朱见深没有保留,将大明君死国亡的历史上事件脱口而出。
“这位李闯王本是陕西驿站的一名驿卒,在崇祯二年,国库压力大,为了减缩地方财政的支出,崇祯帝实施了全国性裁员政策。
而李自成就是被裁员当中的一员,正因为此举,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不久李自成也就参加了农民军起义,走上了造反之路。”
朱元璋与朱棣闻言一愣,浑身为之一怔。
这么牛逼的吗?
跟当年老子旗鼓相当呀!
朱元璋的创业史也花了整整十六年,这李自成也就花了十五年就打进北京。
“这李自成是何等人杰?竟能够从陕西一路打到了应天府,这大明大半个江山已被他收入囊中!”
“不过,这李自成是条汉子,咱大明栽在他手里,不算亏,毕竟都是咱自家人,汉人!”
呃…………朱元璋除外,其他几位大明皇帝略显尴尬,尤其是朱棣,将京都迁至北京正式永乐年间,而此时的朱元璋却浑然不知。
“太祖爷!我纠正一下下,这时候的京都已经不是应天,而是北平!”
朱元璋闻言,目光冷厉的扫向众人。
“是这样的!自太宗皇帝登基后,在永乐十九年间,正式迁都北平,从此我们大明就实施了两京制,将北平改为北京,但主要的政权依然是北京。”
朱元璋:???
朱元璋头上又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好你个老四!”
朱元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虽然说,朱元璋开国之后,并不喜欢南京作为大明的国都。
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来说,其中心点还是中原地区,而南京倘若作为割据政权的国都,是无与伦比的合适。
例如六朝的国都就在南京,但如今大明是大一统王朝,掌握了北方领土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深深感到了鞭长莫及。
所以迁都的想法在朱元璋心中就扎了根,当初朱元璋第一个考虑迁都的位置就是宋朝的旧都汴梁(河南开封)。
但是早年朱元璋在汴梁城逗留过一些时日,汴梁地势一马平川,更是无险可守。
在洪武中期朱元璋又想着效仿汉唐,往长安方向考察,但如今是往往没想到老四着狗大的胆子,竟然将国都迁至北平。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出来没有想到北平,因为利大于弊,国力强盛期还好,游牧民族惧不敢侵扰边塞,倘若,那朝出现了昏庸之君,国力减退,那等待的就是灭国之灾。
终究,朱元璋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大明的后世皇帝终究出了个水货。
不过眼下,朱元璋也是扩然看开了,那朱老四既然得位了,那迁都之事,则不是什么大事了,罢了罢了,事已至此,再多的责怪也无济于事。
然而站在朱棣前面的朱见深,突然感到后背直发凉,发现朱棣那吃人的眼神一直瞪着自己,从未离开过。
‘对不住了啊!太宗皇帝!这还有太祖在呢!多有得罪,还请海涵!’
朱见深与浑身一个哆嗦,心中暗道。
有太祖在,太宗就算咬碎后槽牙,再大的怒气,有敢如何!
“罢了罢了!见深小子,你就继续往下说吧!咱想听听大明一些未来之事。”
朱元璋实则想知道一些细节,国将亡,那总得揪出一个导致亡国的原因吧。
“同样是崇祯十七年三月,自崇祯帝自缢煤山之后,大明覆灭!李自成称帝!”
“不过,可惜的是,过了仅仅不到三个月,山海关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满清政权,放满清入关。”
“从此李自成的天顺政权,正式退出舞台,满清朝立国,国号为‘大清’。”
满清?
脸色铁青的朱元璋刚缓和下来,瞬间又黑了脸。
倘若仅仅是李自成夺了大明江山,那么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可这是满清狗啊,是建奴女真,是北元余孽啊!
朱元璋十分清楚,是全身体验者,是从元末熬过来的人。
元朝政权导致元末年间,百姓呜呼哀哉,人命如同草根,那都是汉人的悲惨凄凉。
如今峰回路转,建奴女真建国立朝,那咱们汉人岂不是重蹈覆辙,历史重演?
“满清入关后,六年内对我们汉人进行了大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死亡人数百万人,整体人口直接锐减上千万!”
“从1645年至1650年,短短五六年的时间,清军在华夏大地就进行了十数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嘉定三屠:亡近十万人;扬州十日:亡八十万人;江阴八十一日:十万江阴百姓血战到底,无一投降;嘉兴之屠:城中近乎无一百姓幸免;南昌之屠………”
PS:还有人在看吗?
数据一动不动!是不是单机啊?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