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4章 若是吞并陇右,哪怕是死,..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杨仪,字威公,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

在诸葛亮心中,杨仪虽然是文官,但是做事却是十分干练,总是能帮自己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

是非常有才干之人,自己死后,军事大权交到杨仪手中,必能将十万大军安然带回蜀中。

最重要的是,杨仪乃是文人,不可能会造反,即便掌握兵权,却不能服众,在军中没有基础,他只能按照自己的遗嘱,乖乖的回去蜀中。

可是,魏延不同。

魏延乃是武将,再加上魏延在军中威望甚高,虽然与将领们不睦,但是底层士兵,还算崇尚魏延的威名。

若是将大军交到魏延的手中,实在是福祸难料。

再说,即便魏延没有反心,若是魏延执意在自己死后继续北伐,也不可能是曹叡和司马懿的对手,只会带着他们走向末日,没有好结局。

因此诸葛亮想了想后,最终说道:

“魏猛,你还年轻,日后蜀汉的未来是你们的。”

“可是我已经老了,不知道下一次还有没有机会,再出征北伐。”

“这一次取得如此大胜,正当乘胜追击,一举收复陇右。”

“若是我临死之前,帮助大汗吞并陇右,则死亦可以瞑目。”

还有一句诸葛亮没说,若是真的能吞并陇右,将军权交给魏延又如何?

毕竟好不容易取得如此大胜,魏延北伐可能不行,但是守成却是独一档,汉中十五年间安然无恙,就可证明。

见到诸葛亮如此说,魏猛心中又是一番叹息。

诸葛亮是不知道,这一次的北伐结局注定是徒劳无功,不说诸葛亮身体,就说曹魏如今的实力,也不可能给诸葛亮机会。

如今的曹魏皇室还没有彻底腐朽。

曹魏如今是曹叡在主事,这个不被曹丕所喜爱的儿子,几乎没有被曹丕教导过一天,更不可能学习什么帝王心术。

几乎是如此不被看好的曹叡,登上皇位之后,却显现出了他的天纵奇才,并且是无师自通。

自从曹叡当上皇帝之后,手段果断,迅速稳定曹魏局势,任用朝中贤臣干将,稳住朝堂,平定边野。

虽然是与世家大臣做出了妥协,但是朝中大权,仍旧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曹叡大胆启用司马懿屯兵雍凉,抗衡蜀汉诸葛亮。

可谓是倾力支持司马懿,这才让诸葛亮北伐屡屡失败,因为司马懿的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曹魏。

而蜀汉和曹魏的实力相差,还是太过巨大。

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蜀汉能够攻下曹魏的可能性都很小。

更何况曹魏还出了一个曹叡,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就已经说明天命在魏,而不是蜀汉。

只要皇帝不是蠢蛋,再加上有良臣辅佐,就算累死诸葛亮,也不可能拿下雍凉。

秋风五丈原,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今虽然看似诸葛亮取得了一点优势,但是要知道蜀汉是全国出动,而曹魏却只动员了雍凉地区。

曹魏还有着幽州兵团,淮南兵团以及荆州兵团,所以魏猛并不看好这次北伐。

魏猛看诸葛亮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己,心下一横,仍旧是不死心的说道:

“丞相,恕卑职直言。”

“虽然我大汉现在取得了战场的优势,但是大势如今却不在我大汉。”

“我大汉只占有益州一州之地,每次北伐都会消耗数年积累,才能满足半年征伐所用。”

“但是光复中原,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半年时间终究太短,这才导致丞相屡屡北伐,却不能建功。”

“如今曹魏上有明主,朝中有能臣,底层士卒更是精锐剽悍。”

“当此之时,不若屈身守分,以待天时,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天下有变,再挥师北伐,必可一举建功。”

魏猛极力劝谏,就是希望能保魏延和自己,父子平安。

既然如今拿不下关中,见好就收,保全北伐的种子,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

难道非要到时候,诸葛亮身死,逼自己父子与杨仪决裂,分个你死我活?

可惜,诸葛亮注定不能理解魏猛的想法,猛地咳嗽两声,沉声道:

“汉贼不量力,王业不偏安,若是连我们都苟延残喘,这天下哪里还会有百姓能记得起大汉?”

魏猛说的天下有变,在诸葛亮看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如今曹魏兵锋正盛,威压天下,北方异族被曹魏收拾的老老实实,不敢南下牧马。

而曹叡也正值春秋鼎盛,至今为止,还看不出有什么荒唐之举。

若是任由曹魏积攒实力,蜀汉迟早会被远远的落在后面,最终被魏给消灭。

不仅如此,蜀汉本身内部的派系,也是越演越烈,若是不北伐,蜀汉政权只会在内斗中消亡。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