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七章 局势分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朱老四是个不折不扣的坑货。

至少站在宁王的立场上,这个论点毫无问题。

靖难之役明确支持朱棣的藩王只有五人。

除了朱权是被胁迫的之外。

其余四位都因为朱允炆削藩,成了朱棣的坚定支持者。

建文帝继位之后就立刻开始着手削藩,他最先削的就是五叔周王朱橚。

没办法,谁让他是软柿子,同时又是朱棣的胞兄弟呢。

随后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被侄子各种迫害。

在朱棣起兵之后,这些人站出来坚决支持。

只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老四得了江山,依旧没有逃过被削藩的命运。

甚至把朱允炆为他朱棣准备的南昌封地,又“赏赐”给了宁王朱权。

充满了黑色幽默。

反倒是另外十一个保持中立的藩王,小日子比他们好得多。

历史上,有关朱棣到底什么时候动了造反心思的传言有很多。

可史书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特别是后来朱棣还当了皇帝,为了面子修改了不少东西。

这样一来,那就更无从知晓。

不过朱权今天总算弄明白了,他朱老四早就有这个心思。

“你这样说,不怕本王把你抓起来,送到京师法办吗?”

朱权厉声道。

姚广孝依旧那副古井无波的模样。

“王爷说笑了。”

“贫僧来之前便听闻大宁的不少奇闻异事,和宁王的各种轶事。”

“本来还不相信,结果今早还没进城,光看那条路,心中已经了然。”

“王爷手握十万雄兵,还有两万蒙古藩兵。”

“志向定然不小,而且贫僧在大街上,到处都是招兵摊子,王爷您若是真的毫无想法,为何大宁城变成这番模样?”

“皇上让诸位王爷靖边,目的是敷险隘,控要塞,拱卫京师,保大明万世太平。”

“可据贫僧所知,九大塞王都在暗中积攒实力,有自己的打算。”

“不瞒您说,燕王也曾跟秦王和晋王殿下有过密谈,他们都支持燕王殿下。”

“燕王殿下麾下骄兵悍将,锐不可当。”

朱权听他说了一大堆,始终保持阴沉态度。

“既然这么说,那兄长为何不与其他亲王合谋,来找本王作甚?”

“而且,还在大宁布置这么多探子,这是何意?”

姚广孝冷笑道:“那些人不过是些废物而已,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提供些大宁粮食、布匹价格而已。”

“王爷,您觉得您还有几年好日子?”

朱权心里一惊,自己乃是穿越者身份。

姚广孝可没有开天眼,这等嗅觉,配得上妖僧绰号。

“哦,本王在这大宁卫逍遥自在,到了时间便约上诸王出塞扫荡,为何没好日子过?”

“王爷何必装糊涂,您虽年轻,可手握重兵。又在边关之地,皇上是您父亲尚且无妨,可储君心中能放心地下吗?”

“燕王殿下让贫僧向您透露一个消息。”

“皇上已经派遣锦衣卫秘密给燕王送信,让他派人来大宁调查王爷您的一举一动。”

“燕王据理力争,已经上书皇上,痛斥针对您的不实之言。”

姚广孝说完,静静地看着朱权。

这些消息,自然在他意料之中。

朱权笑道:“本王行得端、做得正,既无私心,何惧调查?”

姚广孝摇了摇头。

“调查是小,皇上龙体欠安,早已安排好了身后事。”

“皇上一走,亲王们可就麻烦了。”

“京师大内,储君的近臣,齐泰、黄子澄两个鼠辈,多次上奏谗言,让储君登基后就着手开始削藩。”

“首当其冲的便是燕王殿下。”

“所谓唇亡齿寒,燕王殿下与王爷您本就是掎角之势,若是有一方倒下,剩下的被收拾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此一来,您还有什么退路呢?”

姚广孝的话,十分的在理。

可谓是句句属实,肺腑之言。

但从他嘴里说出来,朱权总觉得不得劲。

这老家伙,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造反家。

而且全心全意为朱棣服务,他来跟自己说这些,岂不是效仿当初诸葛亮去江东孙吴谈联盟?

等共同的敌人解决了,他们之间必有一战。

更何况,朱权还有一个问题比较好奇。

“燕王如何得知东宫的消息?”

姚广孝听罢,哈哈一笑。

他故作神秘道:“京师离北平千里之遥,藩王们在边关为了拱卫朝廷尽心尽力,可朝廷里总是有那么几个奸佞妄图诋毁。”

“王爷也是为了自保,就在大内找了几个愿意替藩王们说话的人,顺便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