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2章 名为朱棣的师兄(求评求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宋濂辞官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太子朱标,四皇子朱棣,还有浙东帮的同僚,轮番上阵劝解,就连朱元璋都下旨挽留。

但这老头实在太倔,在他看来,这辈子就没有比辅佐李景隆编订字典更辉煌荣耀的事!

所以,十天连上十道辞呈。

朱元璋见他去意坚决,无奈同意,和刘伯温一样,也给留京城了。

浙东帮连失两位大佬,实力损失惨重,杨宪无奈,只能下令蛰伏。

胡惟庸也很无奈,有毛镶帮忙,朝中局势全在他掌控之中,甚至装病卧床,又严厉警告手下人,不许生事。

他就等着浙东帮弹劾汪广洋,他好独揽大权。

谁知道,宋濂一封辞呈,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胡惟庸不得已,继续给汪广洋这个废物做小。

秦淮河岸,文化中心已经初具雏形,只剩内部装潢。

栖霞山上,牡丹亭的排练,和柳惜君、苏南枝的舞、曲,也已经进入收官阶段。

这时候李景隆应该就近指挥,但俩老头不允。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就算能赚来大笔银钱,有字典重要么?

宋濂干脆搬到草庐居住,每日里俩老头翻书查资料,动不动还跑到翰林院查典籍。

时不时就因为某一个汉字的读音和释义,俩人意见不同,大吵特吵。

刘伯温六十二,宋濂六十四,俩老头为了他,累的头晕眼花,心力憔悴,身体佝偻。

目的只有一个,尽快把字典编订完成,刊行天下,让大明百姓都能读书识字!

这是儒家学者千年的梦想!

更是两位老人,为国为民的执着!

李景隆感动不已,不再胡闹,收心养性,认认真真的开始编字典。

就此,原本上午学习,下午赚钱,变成了上午学习,下午也学习,还得编字典。

罗贯中也就此在草庐定居,施耐庵的《水浒传》他已经修订完成,此时写的,正是传世巨著《三国演义》!

时光匆匆,转眼半个月,草庐迎来了一位新客人。

这人身材壮硕,面庞黝黑,不似朱元璋那种凸额头、地包天的奇异长相。

他长得更像人,正宗猪腰子脸。

乃是,十四岁年纪,风华正茂的四皇子,燕王朱棣!

因为尚未成年,他此时还居住在宫中,但是很不受待见。

朱元璋很能生,洪武七年时,已经有十三个儿子,年纪小的不必说,最主要有五个。

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吴王朱橚。

这里边,除了朱棣,都是马皇后亲儿子!

而朱棣的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被明军俘虏后,朱元璋收入后宫,封为碽妃。

元末明初时候,皇子有位元人母亲,可不是个好出身。

碽妃早逝,朱元璋就把朱棣交给马皇后抚养。

这也是后来朱棣当皇帝后,给自己找出身,认马皇后为亲娘,硬是瞒过许多人的原因。

这时候,洪武七年,他就是那个从小挨欺负,十三不靠的存在。

朱樉、朱棡看他都不爽,朱橚到是不惹事,但跟谁都不亲。只有朱标护着他,对他好。

因为不受待见,谁也不跟他玩,朱棣从小就跟身边的侍卫、太监私混,打架斗殴,经常闯祸。

这一来,不止兄弟们不待见他,就连朱元璋都不看好他。

还是朱标对弟弟们好,带着朱棣跟宋濂学习,朱棣这才算是浪子回头。

可是现在,朱标开始学习政务,宋濂突然辞官,朱棣又变成了“野孩子”,没人管,没人教。

但是在宋濂的教导下,朱棣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闯祸的四皇子。

他已经明白,自己在诸多皇子中,没有母族支持,没有父皇疼爱,还有元人血统,皇位与他无缘,兄弟们都不喜欢他。

如果他自己不努力,这辈子就只能当个米虫废物。

朱棣当然不是废物。

所以,他主动来到草庐,见到宋濂,一躬到地,说道:“老师,徒儿想继续跟您学习。”

宋濂很感慨,实话实说,他真没想到,第一个来草庐见他的皇子,居然不是朱标,而是朱棣!

宋濂将他扶起来,说道:“臣以辞官,没资格当王爷的老师了。”

朱棣说道:“您若不能,天下还有何人能当孤的老师?”

宋濂缓缓转头,看向刘伯温,刘伯温拉长个脸,说道:“你瞅啥?”

刘伯温各方面都不比宋濂差,这辈子最让他耿耿于怀的,就是宋濂俩徒弟,一个是太子,一个是燕王。

现在,他有了徒弟李景隆,那真是,在宋濂面前,不要太得意。

可是,朱棣来找老师,宋濂瞅他,那就过分了。

以李景隆的聪明才智,朱棣给他当同学,能跟上学习进度么?学不好,带坏个王爷,责任太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