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十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应天府的四月,阳光明媚。

暮春时节,最是一年好风光。

赵祯吃着造反,读着张茂则送过来的大宋科学周刊,一拍大腿。

“卧槽,好一个魏图,居然摸索出了玻璃的制造方法!”

大宋科学周刊之上,一个名叫魏图的乡绅,偶然间炼制出了玻璃状的物质。

敏锐的他,着手开始了更深层的分析。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家伙,居然真的搞出了玻璃,更是提出了完整的生产玻璃的方法。

“官家,听说,有不少大富商跑到了魏图的家乡和他接洽了。”张茂则禀告。

赵祯耸了耸肩膀,每一种新的发现,都有可能在未来大放异彩。

那些富有的商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有钱,可以投资这些有着新发现的人。

就像魏图,很是抢手。

“玻璃镜的畅销,说明了这个市场很有钱赚,那些人自然不会放过。”赵祯如是道。

他想了一下,嘱托张茂则,“再放一千面玻璃镜去市场。”

“对了,告诉丁谓,让他再出台一个监督市场的法案!”赵祯又补充了一句。

张茂则心中为丁谓感到叹息,丁大人啊,苦了你了。

不过话说回来,谁让你在真宗一朝当奸臣呢?

不拾掇你拾掇谁?

“官家高瞻远瞩,茂则这就领命去办!”张茂则告退。

他心中想,官家看的太远了。

监督市场,很有必要。

“以往时间,每逢天灾人祸,粮食必然涨价,就是因为没有官方监督市场,导致那些大商人随意定价,攫取钱财。”张茂则心想。

但是此刻不同,丁谓强出头推行的经济法案,将大宋的货币与黄金挂钩。

直接量化了,一文钱的价值。

有一个标准在此,人们可以直观的了解,一文钱到底值多少。

市场的波动,可以通过一文钱能买多少东西反馈。

而官方也有了调控的参照标准,就像粮食,一旦价格卖的过高,可是犯法的!

虽然丁谓被那些大商贩投机商人骂的要死,但是在民间,他的形象彻底的改变了。

真宗一朝的乱政五鬼,此刻居然有了正面的形象。

赵祯来到应天府书院,已经日上三竿。

他来到田间,便看到范仲淹一边耕种,一边和对面的农民理论着什么。

“范老爷,我的秧苗死了一大半!”一个农民哭丧着脸。

“范老爷,我按你的法子做,秧苗萎顿的厉害。”

“范老爷,你看看我家那个田啊!”

范仲淹放下手中的活计,皱着眉头看着这群农民。

正巧此刻,一群学子过来实践,他们也负责了几块田,实际体验如何耕种粮食。

“先生,发生了什么?”曹丹姝好奇道。

她看着其中一个老农,一阵惊讶,“王老丈,你怎么来了?”

那个老丈,正是说秧苗死了一大半的农民。

“我家的秧苗,下到地里死了一大半,这就我今年怎么过啊!”

曹丹姝一脸讶异,这秧苗死了,难道是选种出了问题?

不会啊,这位王老丈,是她和几个学子亲自教授的,按照范仲淹的方法,用盐水选种,然后晒种催芽分秧等等,不应该出问题的啊!

“我们过去看看。”范仲淹抹去头上的汗水。

赵祯远远地望见一群人离开,也不急不缓的跟了过去。

一群人来到了王老丈的地头,范仲淹赤着脚下了水田,捞起一株秧苗。

根有点黑,叶子无精打采。

他眉头微皱,心中有了计较。

“这批苗,是后来选的?”

王老丈微微有点迟疑,但还是反应过来,点了点头。

“老丈今年多大了?”

“五十有六。”

“种了三十多年的地,看秧苗都看不准了吗?”范仲淹心情很不好。

他将拔起来的几把秧苗扔到地上,“说了多少次,播种前浸种包衣杀病毒。官吏更是带着盐,亲自下乡帮你们浸种。这批种子,是谁负责浸的,我去找他!”

曹丹姝等学子义愤填膺,每一年的春耕,应天府上下都无比重视。

此时不同于后世,江南才是大宋最大的粮仓。

江南熟,天下足。

今年又是极为特殊,天子亲自来到了江南,由范仲淹带头,推广新式的先进种植理念。

本应该是皆大欢喜之事,但是他们没想到,居然有人在中间捣鬼!

“大人啊,是老丈贪心,买了一批折价的好种子,想要多点收成…”王老丈慌了神,跪到了地上。

“折价的好种子?”范仲淹反问道,他的心思很通透。

树大招风,这是有人想搞臭他的名声啊!

“动了别人的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