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章: 扬威内阁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次日午后,我正要进宫,却见杨嗣昌急匆匆的赶来。

杨嗣昌摇头叹气道:“林兄弟,你我怕是命不久矣!”

“杨大人何出此言?”

杨嗣昌苦笑道:“刚才的早朝上,群臣众口一词的骂你我二人,更有甚者说你们我是秦桧,是卖国贼,是皇上身边的奸臣,应当立即关进刑部大牢!”

我陪他苦笑,道:“这是预料中的事,我这就进宫去和皇上商议此事。杨大人尽管放宽心,只要你记住我对你说过的话,你项上人头稳得很!”

杨嗣昌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道:“林大人,你年纪轻轻,遇事却能如此沉着冷静,杨某佩服!难怪初涉官场便能得皇上宠信。”

“古往今来的帝王都只会宠信一种人,那就是有用的人!”接着又道:“其实岂止是帝王,所有人都一样,你杨大人也不会宠信无用的下属吧?”

杨嗣昌忙摆手道:“林大人慎言!我怎能与皇上相提并论?这话若让那些御史言官听到了,便要上书参你我了。”

我笑道:“杨大人,朝中群臣攻击你,你怕不怕?”

杨嗣昌道:“怎能不怕?不过我想起林大人说过为臣者当为皇上分忧解难,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接着凑近我耳朵,小声道:“再不想出应对之策,大明朝的气数恐怕要尽了!”

我不由得对这杨嗣昌佩服起来,此人果然不简单,他准确的看出了大明朝即将完蛋的事实。

“杨大人此言,我深以为然!大明朝已病入膏亡了,想要回天就必须要下猛药!我这就进宫去。”

杨嗣昌道:“看林大人胸有成竹,不知有何良策?”

“你不用问,到时候你自然知道,你之需记住一点,时时刻刻与皇上站在一起!”说到这这里,突然想到一事,道:“杨大人,你久居中枢,翰林院中应该有可靠的亲信吧?”

杨嗣昌顿时吓得脸色发白,道:“林大人说笑了,这天下官员都是皇上的官,所有职司都是吏部任命的,我怎么会与翰林学士有关革?”

看他这样子,一定是误以为皇上在怀疑他结党。结党是历代帝王的大忌,崇祯又是个疑心很重的帝王,一旦谁被他怀疑结党,那这个人就算是废了,所以杨嗣昌才会吓成这样。

我笑道:“杨大人不用担心,这是我个人在问你,并非皇上在怀疑你结党营私。”

杨嗣昌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有余悸地道:“在这京畿之地,天子脚下,你可要慎言啊!”

看来这官场风气是应该改了!

“杨大人,我不是在试探你,更不是在调查你。你即刻找几个能做内阁大学士和兵科给事中的人,今天皇上要召见。你不必考虑论资排辈的事,也不用避讳是不是你的门生故吏,也不用考量其才能。只有一点,这些人完全听你的话,且做事雷厉风行,不要拖拖拉拉就够了。”说完,不理一脸莫名其妙的杨嗣昌,招来春儿冬儿两个丫头,让她们搀扶我进宫。

来到武英殿上,只见殿中空空荡荡,一个宫女太监都没有,只有崇祯一个人走来走去,显得非常的焦躁。

崇祯见我到来,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道:“诸臣误朕!诸臣误朕!”

“是不是朝臣都反对议和、联姻?”

崇祯苦笑道:“岂止是反对?群臣汹汹,共同声讨你和杨嗣昌,从没见他们如此齐心!”

我早就想到会是这样。

“这未必是件坏事,咱们正好可以用这个契机来整顿吏治,给皇上立威。”

崇祯道:“整顿吏治你已说过,可是,朕已是九五之尊了,如何再给朕立威?”

“皇上是九五之尊,理应君口一开万民应和才是,可如今,那些朝臣表面上对皇上恭恭敬敬,实则拖拖拉拉,互相推诿,完全不把皇上的事放在第一位。”

这话说到了崇祯心里了,他顿时大喜,大有找到知己的意思,喜道:“爱卿所言极是,爱卿有何良策?”

“朝廷上下形成这种风气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皇上对下太过宽厚仁慈,其二是朝廷施政的方式方法。打个比方,现今朝廷要施一道政令,得先有大臣上书,然后是群臣商议、皇上做出决定然后再下发圣旨。”

崇祯道:“这有何不妥?历朝历代的行政都大体如此,虽有差异也不是很大。”

“在太平盛世或者有能臣干吏的话,这是个很好的体制,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施政错误。但是现在不行了,靠这些朝臣来制定治国良策是不可能了,因此必须圣心独断,高屋建瓴,由皇上制定治国良策后交由群臣去办,群臣只需按圣意执行,不必再商议。”

崇祯苦笑道:“群臣不会同意的!”

“皇上,你是九五之尊,哪轮得到他们不服?只要皇上拿出霹雳手段,还怕治不了这些臣工?”

崇祯笑道:“总有人在背后议论,说朕施政太过急躁,只有你说朕的手段还不够霹雳。”

“皇上,时间紧迫,后金随时都有可能进入长城烧杀抢掠。还有流民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