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李承道刚醒来不久。
一边任由宫女帮忙穿衣洗漱,一边想着等会该怎么应对李渊。
却见李渊匆匆进得殿来,开口道:“承道既醒了,那正好随朕去上朝。”
上朝?太上皇李渊现在居然还能去上朝?
随后,李承道就一脸懵逼地被李渊带到了两仪殿。
只见群臣济济,看这人数规模,不是日常朝会!
此时殿中无数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虽无人高声说话,但嗡嗡不绝。
李承道探出神识一扫,才听明白了不同寻常之处。
除了当值防务之人外,李世民竟将长安的文武百官,一个不落地召来参加朝会!
这两仪殿,都险些装不下了!
李渊拉着李承道从一侧入殿,轻咳一声,顿时鸦雀无声。
但过得片刻,又有人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
李渊作为太上皇,这种大朝会来当当吉祥物倒也说得过去。
可李承道这个前太子之子出现在此是何意思?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世民此时竟只站在阶下,却接引李渊往龙椅上坐去。
在李渊的示意下,李承道走到大殿正中,在李世民面前站定。
见到这个大难不死的独苗侄儿,李世民勉强挤出一个笑脸。
“承道,你终于醒了,二叔也总算可以放心了。”
李承道没理李世民,此时他的心神倒是被群臣中一个老帅哥吸引了。
那常人看不见的不死气场,分明就是石之轩!
所以这就是石之轩的马甲裴矩?
据原著中李世民所言。
因缺乏实证,他不好对几朝老臣、裴氏家主下手,只能捏着鼻子派了一堆虚衔给他。
仔细想来,李世民难道真的是白莲花么?
或许,他这番安排其实别有心思?
裴矩与李承道确认过眼神后,马上闭眼假寐,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李承道不由暗笑,这是表示他并无插手朝堂的意思?
见李承道神游物外,李世民咬咬牙转身向李渊躬身。
“父皇,是否开始宣旨?”
李渊不发一言,挥手示意。
李世民也不找太监代劳,展开绢帛亲自高声颂念:
“圣谕,前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逆身败,诸子亡于乱兵之手,幸而朕之长侄承道皇天所佑,得脱大难。”
“今令承道迁安陆王,改封晋王,食邑万户,并日后择其一子袭齐王位,以续元吉香火。”
读到此处,殿内又开始嗡嗡有声。
都已得登大宝的李世民如此作为实在是令人疑惑不已!
然而一切都还没完!李世民继续颂念:
“另改宏义宫为晋王府,以作晋王居所。”
“朕有誓曰:晋王之位,与国同休!刑不加身!君不可夺!如有违之,则祸延子孙,天人共戮!”
李世民话音方落,群臣一片哗然!
实则是这份圣旨太过荒谬!
要知道秦晋齐楚四大超品亲王,地位仅在皇帝与太子之下!
以后李承道的地位就等若之前李世民的秦王之位!
而且所谓“刑不加身,君不可夺”更是夸张!
一个不能以刑律定罪,君王亦不能褫夺其地位的超品亲王?
那便意味着即使以后李承道犯下谋反之罪。
李世民也只能剪其羽翼,至少名义上对他本人无可奈何!
虽然建成一党几乎死伤殆尽,李承道谋反成功的可能性极低。
但这种超出规格外的亲王地位,本身就是对皇帝权威的削弱!
再说宏义宫可是当初李渊为了安抚李世民而建。
虽位于长安城外,但其规模比之太子东宫也不遑多让。
现在直接被改做晋王府,看起来简直就是将李世民的脸面丢在地上狂踩!
难道李渊还藏了什么后手?逼得李世民这么唾面自干?
哗然之后,群臣一个个噤若寒蝉,却是无人正式发话。
表示赞同等若是跟着一起打李世民的脸。
若表示反对,促成这次宣旨的似乎就是李世民本人。
毕竟有李渊在场背书的前提下,圣旨中又承认了李建成与李元吉谋逆。
这让天策府一系能更加名正言顺坐稳现在的位置。
好像也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个没有实权的晋王之位而抗旨。
万一耽误了偌大帝国的权力交接算谁的?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