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庸士大夫猛然一滞,脸色大惊。
但这时他已经被李世民突然转变的态度弄懵了。
即便一向巧舌如簧的他,此刻也失去了主意。
李世民脸色气愤,俯视众人。
实际上这句话是他忍了许久说出来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因为昨日听了苏昊的话,这才想起来的。
和亲和亲,说到底还是要把自己的女儿送给突厥人。
你们他妈的怎么不把自己的妻女送给突厥人?
正是心中这种强烈的不满导致了李世民冲动的爆发。
当然,他也知道,为君者,说出这样的话,势必会引来更多士大夫的围攻。
世人都道皇权至上,无人敢蔑视皇权,但只有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才知道,其实任何一个皇帝,每行一步都是如履薄冰的。
当下贞观之治方才开始,李世民登基不过一年,实权虽然已经握在了自己手中,但朝堂内外仍然有许多不服者。
其中既有前朝旧臣,又有之前几位皇子的同党,他们虽然现在归顺在自己的麾下,但其实内心的想法或许并没有那么顺和他李世民的心意。
还有那些迂腐不堪的士大夫,一个个号称拼死谏言,但实际上他们不过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已。
士大夫是一个令所有人君主都十分头疼的群体。
他们没有战功,没有武力值,但是他们团结啊,他们为了这个团体的利益,不惜以生命来威胁。
简单来说,这帮人的心态实则是扭曲的,有些士大夫为了所谓的名誉和责任,不惜在朝堂上直言劝谏皇帝,以死明志。
即便死了,他们也不后悔,因为所谓的志向在他们眼中比生命更高贵。
从古至今,有多少皇帝是被士大夫这个团体逼死的。
前有正德皇帝朱厚照不愿向士大夫团体妥协,回京落水而死。
后有明末崇祯被士大夫阶层的东林党圈养在京城之内,郁郁而终。
“陛下,此举不可啊,臣以为东庸士大夫所言并没有错,陛下乃一国之君,滋事体大,怎可说出此等有悖君臣之道的话。”
果然如李世民所料,很快就有一位文臣站出来跪倒在地。
他的话等同于是直接怼了李世民一下。
紧接着又有一位文臣跪倒在地,奋力磕头:
“陛下,我等一心为陛下,为大唐着想啊,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看待我等,吾心甚痛,吾心甚痛啊!”
李世民轻哼了一声,回答了一句:
“尔等口口声声要朕以和亲之策应对突厥,但尔等可听说过,一寸山河一寸血,我大唐没有一块土地是多余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子民是多余的。”
“身在皇室的公主们,虽然出生富贵,但她们难道生下来就注定要以这种下贱的方式嫁给突厥人,从而换取我们大唐暂时的和平吗?”
“尔等虽为文官,但尔等不是我大唐男儿吗?尔等心中还存有一丝一毫的血性吗?”
“告诉你们,朕心意已决,绝不和亲。”
文臣纷纷跪地,其中有人拼死道:
“陛下慎言,我等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啊,眼前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和亲之策暂时抵挡住突厥的虎狼之师,日后等我军力量逐渐壮大,再思御敌之策啊。”
又有人跪在地上道:
“臣拼死直谏,万万不可轻启战端,我大唐还需休养生息啊,身为皇室之人,用一己之身来换取整国的和平,此乃大义,更是每个皇室成员的荣幸啊,陛下您多虑了。”
还有人直接跪在地上使劲捶地道:
“陛下糊涂啊,老臣以年迈之躯,拼死力柬,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我大唐先祖打下这片江山十分不易,难道陛下要为了一己之心,枉顾江山社稷吗?”
“吾心甚痛,先祖皇帝啊,陛下不听我言,陛下不听我言,老臣心痛啊。”
朝堂之上,无数士大夫阶层的文官跪倒在地,就连那魏征也同样在劝谏李世民,不可轻启战端。
还有一些个士大夫开始采取以死相柬的方式。
抱着殿内的立柱痛哭流涕,声称如果李世民不收回成命,那么他们便将一头撞在立柱上,以死明志。
李世民看着朝堂内这群软蛋怂包。
脑海里再次回想起苏昊的话,一瞬间的犹豫之后,他的眼色突然变得无比冷漠起来。
他终于大怒了:
“好啊,好一个以死相柬。”
“那朕就成全你们。”
“来啊,替朕送他们一程。”
……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