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 大明社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几天,朱由检什么事情也没做,带着两个儒将参观新军,熟悉红薯和玉米的妙用。

大佳赞赏土豆对民生的好处,以及阶梯井的防旱作用。

儒将不是莽夫,对民生更加关注。

通过几天的经历,两人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皇帝的功劳。

朝臣不是说皇帝在皇庄胡闹,可哪一样不关系到国计民生,两人对面前年近弱冠的皇帝有了全新认识。

倒底是谁在造谣生事,结局不言而喻,卢象升和孙传庭心里激动,难道我大明朝到了危机四伏的时候,又有明君临世。

“臣孙传庭,愿去陕西为陛下分忧。”

“臣同往。”

两个儒将一同请战,朱由检甚是欣慰。

“爱卿不必心急,多在京师待一段时间,四处走走看看,希望你们到了地方,能担负起为民请命的职责。”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半个月收复两员大将,朱由检像吃了蜂蜜,甜到了心里。

这天他带着两人来到一家店铺,不曾想在里面忙绿的是几个小太监。

“两位爱卿过来看,觉得这份大明社论如何?”

朱由检拿起的是一张后世报纸,上面分为三个板块。

边关急情,百姓生活,朝堂议政。

三个板块从不同方面,讲述了大明朝的现状,从底层百姓到朝臣百官,没有不敢披露的。

今天是大明社论第一期发行的日子。

百姓民生,着重介绍了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法,以及亩产量,后续的储藏法方。

最后还有一段案情,披露一件冤案。

边关急情,重点讲述陕北匪情,以及发生的原因,更有对满清的全面分析。

朝堂议政就厉害了,不但收录了嘉定伯府的案例,还有天津卫指挥使,勾结商贾贩卖私盐的事情。

卢象升和孙传庭看完后震惊不已,陛下竟然不顾忌皇家颜面,主动披露皇亲国戚的恶行,为官员的清正廉明做出表率。

如果人人都能像陛下这样,不徇私枉法,不结党营私,何愁大明不中兴。

两人这次真的是服了,有皇帝如此,敢不效死力。

一种新颖的东西的突然出现,必然会引来关注。

就在朱由检离开不久,从三三两两,到蜂拥而至,几十平米的小店被围得水泄不通。

朱由检也不靠卖报纸赚钱,所以价格定的很低,就是要让底层百姓能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同时给自己刷刷声望。

“快看啊,原来哪天在午门外砍头的是皇帝亲戚。”

“这些盐商太不是东西了。”

“皇帝没有包庇自家亲戚,说明咱大明还有救。”

“就是不知道,敢不敢披露朝堂上的政见?”

百姓人手一份社论,就连不识字的也买了一份,准备回家让同一条街的书生给读读。

不知道销路如何,第一期只刊印了两千份,还不到半天就卖完了。

大太监李凤翔赶忙让人继续刊印,心里寻思是不是在开两家分店。

能爬到这个高位,李凤翔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太监,不论是为陛下造势,还是替百姓申冤,大明社论都要做大做强。

大明社论的出现,让那些身负冤案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只有经过大明社论证实,在冤案成立的基础上,会在百姓民生板块连载刊登,直到平反为止。

仅仅这一条,就让底层百姓看到了希望,知道这是一家为他们说话的机构。

“岂有此理,什么时候皇亲国戚的脸面这么不值钱了。”

周奎气愤的将大明社论排在桌子上。

“父亲,是不是找皇姐说说,让陛下管管手下那帮人。”周武道。

“管个屁,你那个皇帝姐夫连自己都管不过来,还有功夫管咱家事。

上次都能眼睁睁看着,那帮大臣把你堂兄砍了,这次更不用想。”

一提起此时,嘉定伯心里就不痛快。

跟皇帝做了亲戚,不说耀武扬威,最起码没人敢欺负吧!

可现在倒好,自己侄子被杀,小皇帝连个屁都不敢放,完全受那帮大臣摆布。

嘉定伯恐怕到现在都不知道,朱由检看见他就恶心,不找他麻烦已经烧高香了。

父子两低着头生闷气,周奎左思右想,还是咽不下这口气,起身去了皇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