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宗石在巫山住得几日,见李泽兰病体痊愈,萌生离山之意,只是李泽兰该何去何从,李宗石一时没有个主意。这天一早。李宗石问道:“我不久就要离开巫山,你心中作何打算?”李泽兰道:“李泽兰亡命天涯,也不知何处是归宿,师傅追杀得紧,下山去,免不得又被杀死。”李宗石道:“巫山之上,有巫王庇护,倒也安全,也不知巫王肯留不。”李泽兰道:“烦劳哥哥问问巫王,向巫王求个情,好让泽兰暂且在巫山安身。”李宗石道:“如此甚好,待我问过巫王,再做道理。”
李宗石见得巫王,说明缘由,巫王道:“要留巫山,须投身巫门,若是外人,断不可留。她虽处境艰难,毕竟是外人,与巫山毫无瓜葛,更与你不同,你救过巫王之命,对巫王有再生之德,故而授艺传功,如今扯平,两两互不相欠。”
李宗石心中好笑,明明自己一身武功尽都是巫山绝学,却不算巫山弟子,是个奇特局外人。李宗石无法做决断,只好去问李泽兰,李泽兰沉思一阵,斩钉截铁道:“留下来,我要投到巫王门下。谢过哥哥,救命之恩,容泽兰日后再报。”
李泽兰注意已定,巫王也不再推辞,便召来玉女峰玉罗刹蛇灵儿,让李泽兰投身在玉罗刹门下,做了徒弟。
李宗石告别众人,别了巫山,去铁笼山拜见太乙上人。
铁笼山连绵的群山层层依偎,山麓色彩斑斓醉人心扉,满山遍野的树叶,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淡黄色的、枯黄色的,各种颜色的树叶密密匝匝簇拥着、堆积着、摇曳着,横空而来,却又各自矜持,如得了仙山灵气,显得淡泊而宁静,百般娇媚却不娆。似在诉说季节的更替,高大的松树仍然翠绿得濯濯安然,生命的坚韧在树的雄姿中昭然毕现。
李宗石好喜欢铁笼山的山似锦,云如霓裳,霞染苍穹......
太乙上人在仙人峰闭关修炼,李宗石与梅鹿为伴,守在铁笼山,享受着这份宁静,安详。
太乙上人闭关七七四十九日,开关出穴。见李宗石守在洞外,不禁诧异道:“你如何还在山上?”李宗石道:“去巫山拜过巫王,便来到铁笼山上。”便将巫山所有见闻,告诉了太乙上人,并问道:“巫王似乎有难言之隐,我不好再问,特来请教太师爷。”
太乙上人许久没有说话,回身掩了闭关石门。太乙上人闭关修炼的居穴,就在仙人峰洞室内,石门一掩,外面很难发现。除了李宗石,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个所在。
太乙上人与宗石在室内面对面坐了,太乙上人正色道:“此为天机,对泄露者,听闻者都不好,历来都是三缄其口,不敢妄言。巫王岂可轻言,道与外人?”
李宗石道:“既然如此,太师爷言莫出口,就当宗石没有问过。”
太乙上人道:“秘者不闻,闻者不秘。两百多年过去,今日有人究其秘,可见知者不在少数。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令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而作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推算到唐朝以后两千年!被道教视为典籍。”
李宗石道:“这《推背图》与这事有何关联?”
太乙上人道:“说来话长,这事得从巫王说起。巫山老巫王巫纪,听说李淳风和袁天罡作《推背图》,心中不服,便一夜撰就《乾坤大道经》,可知未来五千年,并将宝物‘春秋如意鼎’‘九天玄魔镜’献与李世民。李世民翻书观看,却是册无字天书。李世民心中不快,但也没有发作,送走巫王巫纪,永不再用。把天书与春秋鼎,玄魔镜赏了崂山道士,此后再就没有了消息。”
李宗石不解道:“书为无字书,内容不知其详,何秘之有?”
太乙上人道:“老巫王巫纪有四徒,巫孟,巫仲,巫叔,巫季。巫纪传位于巫季,也就是现在的巫山巫王时有遗嘱:《乾坤大道经》,春秋如意鼎’‘九天玄魔镜’都是巫山宝物,他日要收归巫山,不能落入歹人之手。可惜长期以来,没有三宝的踪迹。”
李宗石道:“怪不得巫王对李泽兰格外开恩,既然是无字天书,何以要禁呢?”
太乙上人道:“有好事者托《乾坤大道经》,仿效《推背图》攻击武则天,故而被禁。”
李宗石道:“无字天书,别人即便得来也怕是没有什么用。”
太乙上人道:“凡事不可武断,事情真假,巫王应该知道。《乾坤大道经》重现,江湖传言四起,免不了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李宗石道:“巫王让宗石来问太师爷,这似乎是说,太师爷知道此事原委。”
太乙上人道:“巫王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鬼谷子有言:‘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也罢我就将前事前事告诉你,也好让你明白,并能从中悟出些什么来。”
隋唐时,有一特别的门派,叫洞灵派,奉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为宗,以纵横家鬼谷子,兵家九天玄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