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等戴胄歇息,早朝的时间就到了,匆匆整理好官服,直奔太极殿。
等文武百官都到达太极殿,李世民也到了。
“陛下,臣有本启奏。”
今日早朝才刚开始,戴胄便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李世民看了戴胄一眼,昨日才派了算学学生去户部帮忙,今日就要上奏。
难道算学学生把账目弄的一塌糊涂,戴胄这是来告状了?
李世民问道:“爱卿所奏何事?”
“启禀陛下,昨日算学院学生来户部核算,其所用的贞观数字,极为方便,臣以为可以推广到整个大唐。”
戴胄的这个提议与李世民的想法不谋而合,先前他也想过推广,只是处理一些其他事情耽搁下来。
如今旧事重提,更是激起了李世民推广贞观数字的想法。
“此外,这些算学学生所使用的叫什么‘四则运算’的方法,也是极大提高了核算速度。”
戴胄偷偷瞄了一眼李世民的神色,见他一切如常之后,便继续说道:
“臣斗胆想要提议,算学院学生毕业之后,可来户部供职,请陛下恩准。”
堂堂户部尚书,向陛下讨要未曾毕业的学生,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同时,大臣们更加好奇,这些算学学生究竟何等的逆天,才让一介尚书这样请求?
以往倒也有过户部从算学院借调人员的先例,只不过那是借调的算学博士、助教一类。
借学生是头一遭,更别说这些学生能达到让户部尚书都想要争抢的地步了。
这些学生是由秦怀道教授的,难道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让这些学生脱胎换骨?
像程咬金、长孙无忌等人,他们的孩子在算学院学习,自然知道有多么大的变化。
每日放学后,都会向父母汇报当天学到了什么,而且很多时候还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口诀。
并且以往他们看到算学课本都头疼,现如今却是每天抱着算学书籍乐此不疲。
孩子们上进了,父母自然更加高兴,连带着给他们的零花钱都多了许多。
就连程咬金家三个儿子,虽然比不上别家聪明的孩子,但比以往爱学了很多,所以老程现在都不揍他们了。
李世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请求,按理说一个户部尚书的举荐,哪怕不经过科举也是可以入朝为官的。
可戴胄举荐的,大多都还只是孩子,他们的父母最次也是当朝大员,且不说愿不愿意去户部。
就算他们同意去户部,恐怕李世民也不同意。
毕竟这些算学学生可是大唐科学院第一批主力军。
按照秦怀道所描述的,大唐科学院能让大唐在十年内突飞猛进,令周围突厥、吐蕃等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李世民回绝道:“这些学生尚且年幼,离入仕还有多年,待他们成年之后按照自己意愿再定夺吧。”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李世民了解到这些学生对算学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更何况秦怀道循循善诱的说着科学如何如何好,这些学生都颇为向往。
别说以后了,就是现在让他们去户部,恐怕都没几个人会同意。
因此李世民许给戴胄一个空头支票,两个人都欢喜。
陛下都这么说了,戴胄只得同意,然后汇报了一下户部核算的进度。
“什么?一天的时间就核算完了?”
“不会戴尚书忽悠人吧?那些老账房都不敢说能在一天查完户部账目。”
“就是啊,太假了,编也要编一个合理的借口啊!”
戴胄的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些毛头孩子们能有这么大的能耐。
被“千夫所指”的戴胄也怒了,自己丝毫没有夸张,却被这样诽谤,如何能忍?
“各位大人若是不信,自可去户部亲自查验,戴某若有半句虚言,甘愿辞官乞骸骨!”
戴胄连辞官这种毒誓都发出来了,众人不得不相信。
可这件事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也难怪戴胄刚刚会向陛下讨要算学学生,原来这些孩子们这么厉害。
那些没有把孩子送进国子监的,一个个无比后悔。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错过就是错过了。
知晓了算学院的厉害,李世民对秦怀道进行了嘉奖。
良田千亩,绢百匹,食邑五百户。
良田秦怀道还是比较缺的,毕竟等土豆成熟后,还得用更多的土地耕种。
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宫之中传来了一件大喜事。
长孙皇后有喜了。
这可把李世民高兴坏了,长孙皇后接连诞下了李承乾,李泰,李丽质,如今又有一个皇子将要降生。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长孙皇后得了厌食症。
御医们绞尽脑汁,用了十多个药方都无济于事,急得如同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