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章 百姓欢腾,秦虔入宫!(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咸阳城中,喊杀声、铁甲声、金戈声、哭喊声四起,数十家氏族被牵连抄家、株连三族。

有人奋起反抗,但反抗只会迎来秦锐士淡漠地扑杀。

鲜血染红了白茫茫的大地,反抗只会让死亡来得更快。

在城中呼啸而过,步伐匆匆、铁甲严严的秦锐士,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哭喊声、喊杀声,让城中不少的百姓感到心慌胆寒。

但随着官府的通告,更多的是百姓对官兵的帮扶,以及对违法者的忿恨。

秦法严明,有连坐制度,也有见义勇为。

在秦国,同犯法者有一定关系者也会受到牵连。

而在秦国,百姓也必须见义勇为,如果没有见义勇为,百姓会遭到罚两甲的处罚。

罚两甲这可是重罪,两甲就是两副铠甲,一副铠甲值1344钱或金2两1锤,两副铠甲就是2688钱或金4两2锤。

要知道在秦国,一石米才不过三十钱,斗米才不过三文钱。

秦国的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其重量大约是现代重量的一半,六十斤,也就是说一斤米才不过半文钱!

但这并非盛世,而是因为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物产不丰,百姓所有的只有粮食和农副产品。

因为照身帖,秦国的奸人匪盗无处躲藏。

因为连坐与重罚加举报有奖,秦国的百姓会踊跃帮助官府铲除奸人匪盗。

商鞅就是靠着重罚、连坐、户籍以及照身帖(身份证)等严格的制度将大秦打造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国度。

但秦驷知道,想要真正将大秦打造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国度,需要的是富民,而不是强横的法制。

让百姓富足,百姓不因为生活贫苦而成为匪盗,才是真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许多百姓包括有不少和那些氏族贵族们带着族羣关系的人都踊跃的帮助官兵缉拿罪犯的三族亲属。

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有人害怕自己受到牵连所以站出来了,有人是害怕罚两甲,新法已经深入了秦人的骨髓。

但更多的人是自发的主动站出来。

在许多百姓眼中,秦孝公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主。

他让更多的百姓获得了自由、获得了土地,还收复了老秦人在河西的部分土地,报了老秦人的仇。

锄强扶弱、维护正义,本来就是老秦人与生俱来的血性。

而是那些氏族贵族们在先君祭室出手,公然对先君大不敬,更让嫉恶如仇的老秦人愤恨难当。

数十家氏族贵族亲族被捕、家产充公,在渭水河畔行刑,观刑的百姓无不唾骂叫好。

鲜血将渭水上的冰层染红,一河赤血。

站在宫中的阙楼上,秦驷可以清晰地聆听到咸阳城里百姓们大喜过望的欢呼声。

秦驷清楚地知道这畅快淋漓的欢呼声,不是源自他铲除了大批的守旧贵族,而是因为商鞅也死了。

没错,百姓们在庆祝商鞅死了。

商鞅变法得罪的不仅仅是秦国的氏族贵族们还有秦国的百姓。

父子分家,赋税变得更重了;修筑咸阳、重视耕战,徭役、兵役变得更重了;军功制度,上战场的士兵更多了,可更多的家庭父子战死了;严明法度,更多的百姓受到了法律的罪责......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大秦的百姓就一直生活在高压之下。

商鞅要死的原因有很多,但这是秦驷必须让商鞅死的原因。

因为商鞅把秦国百姓得罪到骨子里了,百姓对他又恨又畏。

只有商鞅死了,百姓才会安定,他也能借此收获大秦百姓之心。

《商君书》的核心思想就在于贫民,民弱则国强。

秦驷不认为贫民是对的,也不认为商鞅轻视教化、抑制商业是对的。

国家强大需要富民、经济发展需要商业,而王权法度、尊卑等级也需要教化来深入民心。

但是,商鞅的法,他会坚持,不会更改。

商鞅打造这架战车,也将由他亲自驾驭,横扫六国。

秦驷还知道假如商鞅没有来咸阳,而是按照历史的走向,在车裂之后,咸阳的百姓会自发地争抢分食商鞅的肉。

被百姓痛恨到这个地步的,享受这般待遇的,下一位只有东汉末年的董卓了。

不过现在,咸阳的百姓对商鞅不仅有发自内心的忿恨,也多少有那么一些怜悯之心,不像历史上那般憎恨。

因为商鞅是来咸阳奔丧而被一众氏族贵族刺杀在祭室里的,商鞅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弱势者。

对于忠臣和弱势者,淳朴的百姓们难免都会有恻隐之心,即便认为商鞅是个酷吏,却也心存良知。

商鞅死了,他的尸首被以封君之礼入殓了,灵柩就安放在秦孝公祭室的侧室。

等出殡之后,秦驷准备将商鞅陪葬在秦孝公陵寝。

商鞅没有子嗣,商地君除了,商地被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