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 江山社稷臣民之大幸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应天紫禁城慈庆宫,晚膳后。

殿下,这是最近积压的奏章,请殿下过目批阅。

皇太孙见堆积如山的奏章,没有任何一点情绪;认认真真翻开奏章批阅,直到深夜。

一旁的殿阁大学士关切道:殿下,时辰已不早,身体要紧,不如早早休息明日再阅吧。

虽已半夜,但朱允炆仍是神采奕奕。毅然道:“为国之君,就应福泽天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一直陪着的方孝孺、黄子澄连连点头称赞道:“殿下心慈仁厚,如此励精图治,将来乾坤日月明,四海升平,江山社稷臣民之大幸也。”

皇太孙轻笑道:两位先生过奖了,这么晚了两位先生不如先回府吧。允炆一人批阅。

两人连忙拒绝道:“无妨,殿下初次监国,我等陪陪殿下。”

皇太孙有些感动道:有劳两位先生了。

继续批阅奏章,有一本奏章却让朱允炆有些眉头紧皱。

山西朔州知府上奏道:自六月初旬以后,连日倾盆大雨,各处山水暴注,河水暴涨以致冲决堤堰淹没田庐。一县之中被淹村庄自数村,坍塌房屋自数十间,压答毙人口自数口至数十口,均各轻重不等,百姓流离失所;以防生乱,臣已开仓赈济,安抚百姓。现上奏朝廷,恳请朝廷免去当地百姓税赋三年,以休养生息。

其实明朝除江南以外,税赋较历朝历代已经很低,但是百姓一遇灾害还是生活得艰难,可以想象赋税重的朝代,百姓日子有多煎熬?

明朝的低税赋导致了明末财政危机,李自成攻打北京,守城军饷早已发不起,崇祯皇帝哀求各位大臣募捐军饷,无不一人哭穷。

北京城破,崇祯痛悲留下:“汝何故生我家!”先后杀了妻儿,吊死煤山。

李自成名义上是起义军,干的却是土匪勾当,进京后,他严刑拷打明朝八百名臣子,搜刮出够大明朝几年开销的银两。

李自成裹挟百姓,所到之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毫无军纪可言,导致民心尽失,被清军击败是早晚的事,当然这也是后话。

皇太孙批阅:“卿及时开仓赈济,安抚百姓,是为能臣;上奏免赋税三年,心系于民,此乃造福一方父母官也,本宫准奏。”

批阅完,朱允炆对一旁的大学士道:可有山西朔州李知府履历?明日呈与本宫看看。

大学士连忙记下,准备于明早去吏部查查。

方孝孺与黄子澄相互对视了一眼道:“殿下何故对此人如此感兴趣?”

皇太孙抬起头轻笑道:“两位先生有所不知,这朔州知府是位心系百姓的能臣啊!两位先生请看这本奏章。”说着让旁边的太监递了下去。

方孝孺、黄子澄两人接过奏章一一看了起来。方孝孺不禁点头道:“审时度势、及时应对、心系百姓;是位能臣啊,他所上报的如若属实,殿下不如记他此功,调至京师任职为殿下所用。

皇太孙不禁叹道:“先生所言极是;明日从吏部调来履历查查,如若是清白之人,便将他调至朝堂之上。”

次日,一早。

一夜批阅奏章未眠的朱允炆,顾不着睡觉来到了乾清宫。朱元璋见他满眼通红,血丝遍布。费劲柔声问道:“孙儿,昨晚没睡好吗?”

旁边的太监急忙说道:“昨晚殿下为不负陛下的重望,一夜未眠批阅奏章。”

朱元璋一听双眼来了神,念道:“昨晚批阅奏章没睡觉?感觉如何?”

皇太孙连忙道:“皇爷爷,允炆自从昨晚批阅奏章后,才知道皇爷爷以前多么劳累。现在允炆长大了,可以帮皇爷爷分担一些。”

朱元璋见他这段时间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愉悦道:“朕的孙儿而诚纯孝,顾不念朕乎。昨晚你批阅奏章有何见解?”

朱允炆一听怡然自得道:“允炆昨晚批阅了一本,来自山西朔州知府的洪灾奏章;发现此人审时度势、及时应对、心系百姓,是位能臣。”

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趣,盎然道:“念与皇爷爷听听,他上报了什么。”

朱允炆兴致勃勃将那灾情,李知府的及时应对,以及心系百姓上奏请免税赋的经过描述给皇爷爷听。

朱元璋一听,缓缓道:“你可查那知府上奏是否所实?”

朱允炆诚然道:“回皇爷爷,允炆查过了,确有此事;另外允炆见此人办事雷厉风行,心系百姓,便想将此人调任朝廷;但又怕不妥,特请皇爷爷定夺。”

朱元璋挺起精神,呵呵笑道:“知人善用,此乃王道。即然是好官,调任朝廷是可以的,但官职不能太高,以防其骄奢僭罔。”

朱允炆见皇爷爷答应,怡然道:“便依皇爷爷意照办。”

朱元璋心叹,这孙儿好是好,就是太书生气了,没有主见,心里有了提醒之意。

缓缓道:“朕,自小双亲去世,颠沛流离,尝遍酸甜苦辣,人情冷暖。起兵反抗暴元至现在,已有余生半载;从中悟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安则内外安然,国庆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