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见皇爷爷心不在焉,柔声道:皇爷爷,允炆让御膳房给您炖燕窝吧?
朱元璋微微摇了摇头,见几位大学士皆在场;极为虚弱的明太祖,缓缓说道:拟..拟旨;朕未能亲政,从即日起,皇太孙代我治理朝政,监管国事。
站在一旁的殿阁大学士连忙起书;此时已是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我大明过国泰民安,户有余粮,天下太平。朕,自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起,已有二十余载。现年事已高,未能亲理朝政,至政事懈怠。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特诏皇太孙代我治理朝政,监管国事,钦此。”
杨亦之这几日有些局促不安,如果按照历史轨迹正常行驶,太祖皇帝于五月初十便已驾崩;现已至七月初十,居然还未接到太祖皇帝驾崩的消息。难道因我的到来,蝴蝶扇起了翅膀,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变化?
咚咚··咚咚··杨亦之思绪正混乱,听见有人敲门,只好起身开门;见是刘祁云。有些悠然道:“什么风把先生给吹来了。”
刘祁云佯怒道:“听这口气,像是不欢迎老夫啊?”
杨亦之作揖笑道:“学生哪敢啊,先生请进。”
刘祁云背着手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开门见山道:“老夫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件重要的事通知你。”
杨亦之诧异道:“先生,何事如此重要?”
刘祁云敛容屏气说道:“当上圣上日薄西山,恐怕····。”
杨亦之骤然道:“先生的意思是...太祖皇帝时日不多了吗?”
刘祁云默然点了点头。
杨亦之尤为担心。刚才还以为自己的到来产生了蝴蝶效应,历史轨道可能会通向另一个世界,现在看来变化似乎不是太大。
杨亦之有些好奇,刘夫子为何将这则消息告诉自己。不解道:“先生告诉学生这则消息,难道有大事发生?”
刘祁云叹然道:“太祖皇帝自知其现状,一周前诏皇太孙监管国事。
刘祁云继续道:“皇太孙将要监国,秋闱恐怕要提前。”
杨亦之心里知道,看来历史的轨迹终究有些变化。
一向天资仁厚的皇太孙能治理朝堂?平心而论,作为一个穿越者公正客观来说,皇太孙在治理国家方面,远不如他叔叔燕王朱棣。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对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皇太孙和燕王朱棣来对下联。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之对太祖较为满意。
从这对子也看出了皇太孙的柔弱、平庸的性格,远没有朱棣的雄心壮志。
刘祁云再次说道:“你八股文专研的如何?要做好乡试准备。”
杨亦之拱手道:“回先生,心里已有八股文识雏形。”
杨亦之有些猝然,说道:“恩..许久不见,谦逊了许多,老夫话已带到,告辞。”
说完头也不回出了屋。
今日无课,宋岚一早带着书童来到夫子宿舍。恰好碰见刘祁云从杨亦之屋里出来,行礼道:“先生早,先生这是从杨亦之那出来吗?”
刘祁云见是宋岚点了下头,道:“你来夫子宿舍有何事?”
宋岚轻笑道:“往日,划伤杨亦之,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今日特来道歉。”
刘祁云蔼然道:“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这觉悟便是好的。去吧,道歉也是应该的,以后你俩可要少有来往。”
刘夫子说完扬长而去。
咳.咳....。
杨亦之抬起头来见大门口站着宋岚两人。放下手里的书笑道:“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这寒舍有贵人频频到访啊!”
宋岚哑然失笑道:“既然是贵人到访,还不请贵人进屋?”
杨亦之站起身:“贵人请进,不知贵人光临寒舍,有何赐教?”
宋岚见他有些做作,连忙道:“行了,别酸我了,我今日来是向你道歉的。”
杨亦之谦然道:“何事需要道歉?”
宋岚见他脸上抓痕还有一丝痕迹,有些抱歉道:“前些日子,多有得罪,望杨兄海涵。”
杨亦之摆手客气道:“用不着这般麻烦,前些日子的事我早已忘的一干二净。”
宋岚回道:“应该的,小月儿把书递给杨公子。”
小书童连忙递给杨亦之。
杨亦之接过书来一看:《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有些愕然道:“这是作甚?”
宋岚面带微笑道:“那日,杨兄一直提到这本书,想来对这本书念念不忘。今日我赠与你向你道歉。”
杨亦之当时只是胡口一说,见她当真了。连忙摆手拒绝道:“那日我只是胡说一通,并不喜欢这书,再说君子不夺人所好,还是免了吧。”
宋岚打开折扇,轻笑道:“既然这样,小月儿,把本公子昨日写的诗念与杨兄品品。”
书童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