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蔡邕先生之女,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惊为天人,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的几回闻?”刘辩对蔡文姬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蔡文姬被如此夸赞,尤其是当今天子如此夸赞,面带羞意,脸颊微红。
蔡邕内心虽喜,表面却呈现惶恐之色,连忙示意蔡文姬。
“民女惶恐,陛下谬赞。”蔡文姬连忙说道。
“蔡邕,朕闻汝已经进京,特来请您出山,匡扶我大汉社稷。”刘辩道明来意。
“草民何德何能,竟让陛下亲临,惶恐之至。”蔡邕惶恐欲下跪,刘辩扶之。
“先生无需多礼!”说到此,刘辩叹了口气:“先生有所不知,当今朝廷式微,庸官当政,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朕心甚痛。朕还需多仰仗您。”
“草民惶恐。”蔡邕说道。
“先生可愿领尚书之职于太尉荀彧,一起匡扶大汉社稷?”刘辩直接发出邀请。
“草……不,臣万死不辞。”蔡邕直言。
臣之称谓足以说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朕心甚慰。”刘辩喜道:“朕喜得先生,如虎添翼。”
“臣惶恐。”蔡邕内心也颇为感动,刘辩贵为天子却礼贤下士,亲自迎接让他内心颇有几分知遇之感。
“朕长居宫中,难得出来透气,素闻蔡文姬才华横溢擅长音律,不知可否有幸,与之畅聊一二?”
“臣女惶恐。”蔡文姬连忙说道。
蔡邕也十分明事理,知刘辩对蔡文姬甚是喜爱,故言:
“得陛下赏识乃文姬之福,若文姬能侍奉陛下左右,乃其之幸也。”
刘辩一愣,随后看向蔡文姬,发现蔡文姬有几分犹豫,毕竟刘辩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
强扭的瓜不甜!
“此事当由文姬决断,先生切不可独断。”
此话一出,蔡文姬明显对刘辩多了几分好感,毕竟若其父执意要她侍奉刘辩,她不从也会从,毕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陛下圣明。”蔡邕内心对刘辩刮目相看,很显然刘辩绝有仁君之资。
“文姬,好好伺候陛下。”
说完之后蔡邕十分识趣的走到了一旁,暂时离开。
站在刘辩身旁,蔡文姬颇有几分紧张,毕竟站在她面前的是当今天子!
“陛下,愿听何曲?臣女愿弹奏一二。”
刘辩淡淡一笑。
“文姬无须紧张,朕以许久不听曲乐,因为朕每听曲乐响起,想起天下苍生,羞愧不已,天下未太平之前,便不听礼乐。”
蔡文姬一愣,内心对刘辩好感更甚,这才是当世英雄、明君应有之境界。
“闻你精通书法,可否书写一字?观其一二?”刘辩说道。
“不知陛下想看何字?”蔡文姬问道。
“汝心中所想即可。”刘辩笑道,蔡文姬的书法非常出名,所以他也想亲眼见识一二,传闻是不是有出入。
蔡文姬略作思索,提笔写下一字。
“亂(乱)!”
刘辩观其字,忍不住感叹。
“朕之天下,混乱不堪,观汝之字,吾心甚痛。”
言罢,刘辩再起旁,提笔落字。
“治!”
字迹飞舞,笔走龙蛇,极具豪气……
提笔之间,蔡文姬似乎感受到了刘辩身上散发的那一股坚定和坚决。
蔡文姬惊叹,不仅仅是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帝王之气显露无疑!对字之间,蔡文姬对刘辩好感更甚。
“朝廷官员腐败,朕欲重整朝纲,故朕昭告天下,无论身世,能人居之。”刘辩叹。
“只是需要时间,待朕重整朝野,必给文姬呈现一个安宁和平的天下。”
蔡文姬听其言、观其行,看其字,芳心暗许。
何人不愿嫁当今之英雄?何况天子也?
“臣女相信,陛下定能成功。”蔡文姬说道,坚定的眼神和信任,颇具几分豪情和英姿。
倾城之色似更具几分美丽,刘辩微微入神。
看见其暂时失神之态,蔡文姬嘴角微微一笑,展露笑言,内心第一次觉得生的如此样貌乃上天恩赐。
刘辩惊叹:“文姬一笑,倾国倾城,待得天下安定,愿闻文姬之礼乐。”
“臣女惶恐,待得那一日到来,必将谱写新曲献之。”蔡文姬言。
“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刘辩笑道,言罢,刘辩起身。
“宫中事务繁杂,今日已尽兴,当辞。”
这时,蔡邕走了出来。
“恭送陛下。”
“无需多礼。”
……
刘辩离去,蔡邕看着蔡文姬问道:“文姬,你觉得当今陛下如何?”
“当时之明主,旷世之英雄。”蔡文姬评价。
“陛下事务繁忙劳顿,文姬可愿入宫,替陛下分忧?”蔡邕笑颜。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