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绥镇苦战近月,米脂近在咫尺,不思筹粮资军也就算了,怎么连乡勇都是如此稀松?”
米脂县县衙前,朱延平一袭金甲挽着马缰打量着眼前拼凑的这支三百余人的乡勇,右手握着马鞭指着,斜眼看一眼知县晏子宾,扭头对徐大相、曹少钦道:“延绥一战,谁也不知战火会烧多久。延绥镇最要紧的无非是红山口、榆林城和银川关,而米脂就在银川关南,是延绥之后最近的防守据点。”
晏子宾低着头,浑身打颤,脸色发白。
朱延平很可怕,他惹不起。而两位监军,一个本职御史,一个是宫里来的人,算上朱延平的内阁背景,这三个人合起来,当场砍了他也是没问题的。
难道要说河套贼几次冲破红山口、从银川关入塞内劫掠,只是收保护费?
河套贼,往常入塞劫掠,别说攻城,就连村堡都不会攻取。顶多就是嫌收的少了,围住你要价钱,收到合适的价码,这伙人就撤了。
前前任知县是活活在任上老死的,这种西北的知县不值钱,打发下来表现的平庸,无功无过,不少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前一任知县,刚上任认死理,正好逢上当时的延绥镇总兵杜文焕抄击河套贼老巢,河套四十二部,发军十万骑扬言要生擒杜文焕。打破红山口、银川关,在米脂收好处。
前知县脖子硬,人家河套贼围住城还没动静,那个知县就‘畏罪’自杀了。
所以吏部会选,贫农出身,自觉会试无望,想早日发财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晏子宾就来了米脂。米脂有不少好东西,可堵在银川关前,是个有危险的地方。因此,他才以一个举人直接委任为知县,而不是通过县丞一职先行历练。
朱延平勒马打旋,马鞭指着三百多乡勇,龇牙笑着:“这点人,也就守个城门,于米脂防务何用?于西北平乱何用?这个知县留着何用?”
他问一句,晏子宾的脸就白一分,这是个怕事的人。
曹少钦裹着大红兔绒收边披风,拨马过来问:“朱将军的意思,本监军使一概支持。确实如将军所言,米脂不比他处,这里的知县光能治民是不行的,还要懂大局,知兵事。徐监军也在,将军是何属意不如说说,今日就把这事敲定。”
朱延平点头,环视左右道:“延绥之战,最快也要一月。若长久,谁也说不清楚。我欲在米脂设立大营,为全军后备。修缮军械、凑集军需粮秣,补充兵员等等一系列事情,我军都需要一个落脚点。”
“绥德、米脂多豪杰,这里民风质朴,尚武之风鼎盛,是一处难得的精兵产地。因此,本将提议罢现任知县,由徐监军总署米脂事务,为全军后盾。徐监军,米脂虽小,却是我军唯一的落脚点,你可愿担此大任?”
直接罢免一个知县,和内阁走走程序也就四五天能定下来的事情,徐大相也懒得搭理米脂县武备荒败的根由,朱延平的考虑也是全面。
不过,直接答应,他这个御史监军未免有些不上台面……
所以,徐大相抚须沉吟片刻,很认真的考虑一番,瞥一眼眼巴巴望来的晏子宾,道:“米脂于延绥之战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光是如此是不够为我镇虏军补充大营的。不妨我等联名上书内阁,在米脂设立守备,或都司,这样募兵也就名正言顺了,正好也缓解了我军辅兵不足的缺点。”
一县是守备,若是范围再大些,就是都司。都司这种职位并不多,属于强化版守备。一个守备,就一营兵马,是合在一起屯扎的。如果要分军扼守,那就需要都司名义。实际上,都司比守备,就多了监督辖地内军队操训的权力。
这是小都司,大都司就是一省都司,可以和总兵并驾齐驱的。不过,想到武将的地位,直接忽视其中的比较吧。
而地方按察使司、巡按、兵备道员、总督、巡抚,一个个都有监察军队的权力。中枢的御史、六科官也会过问,这种情况下,一个武将,日子过的真的非常憋屈,无数人眼睛盯着呢。
朱延平一听眼睛一亮,这主意好,米脂设立一营常备兵马,一招兵基本上能将那些不安分过日子的豪杰们一网打尽。秦地刀客,可是未来叛军的核心人物。依靠绿林江湖中的威望,登高振臂,一呼百应。
于是,晏子宾连个狠话都不敢说,乖乖交出知县大印,检验库存,按着规矩交接后,拿了镇虏军开具的公文,跑到陕西布政使司报到去了。
而福建延平府人,万历四十四年二甲进士洪承畴,也从浙江提学佥事的任上得到升迁,历史上是跑到浙江当布政使司参议。因为西北之乱提前爆发,规模更大,以懂军事而闻名的洪承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