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九章 婚礼2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中午十二点多,估计着有心前来随礼的人来的差不多了,众人翘首以盼的重头戏终于到来了,坐席。

        所谓坐席无非就是喝酒吃肉,坐席是东家的称呼,在宾客的角度上叫做吃席。后世统称婚宴。

        坐席为当时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平日大家都是与同队社员与田地打交道,与日月、房屋、家人为伴,只有在有酒席时,亲戚和亲戚的亲戚才有机会相逢,上菜之前,彼此也会提供交流许多农事经验,互相晒一下本大队的工分含金量,你家我家谁谁谁结婚生子,谁去世了,谁走道(改嫁)了,及一些奇闻野趣。

        等到上菜了,目的终于明确,进入吃席的主题,终日劳作的人们平时少见荤腥,肚子里油水薄,味口好,消化力强。后世的成功人士貌似见了酒席就发愁。

        此时的人们恨不得大吼一声,让我天天发愁吧,但前提最好是不用随礼。

        这时的院子里,来看热闹的,送菜端盘子的,新亲老故们,不下二百人,烟雾缭绕中,上茶的,聊天的,吆喝的,兴奋怪叫的,叫娘的,喊孙子的……喜庆气息在这里达到高潮。

        为了一顿好饭菜,妇女们通常都带着家里五六岁适龄的小孩子,再大带着不合适,被人笑话,再小,不会吃,失去意义。

        吃席也是母亲们威胁调皮的小孩子的有力武器,“你要听话。下回吃席带你去。”“你要不听话,下回吃席不带你去了。”懂地吃席含义的小孩子马上乖乖的。

        本地吃席通常分悠,也是分批的意思,在自家办婚礼,不像后世的大饭店,有的是桌椅,一次性客人全部能坐下。不得已分悠。通常一悠和二悠,客人实在多再加三悠。

        一悠通常是比较尊贵的客人,如新亲,新人地嫡亲长辈等。

        想象中无非是大家伙坐到一起吃吃喝喝呗,但事实上并不如此简单。这个时候就要考验大知客地知客能力。

        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坐席。注意此处的坐席意义不同于上文的坐席,而是就做位置的意思。

        农村穷讲究地大有人在。在坐席的问题上,事关人地尊严,关系到客人在主人心中的地位实则也是社会地位问题,所以这坐席颇有点像后世领导的排名,领导排名有文件圈定的先后。而客人的地尊卑平日大家均心知肚明,只是到了坐席才使问题明朗化,真正是摆到桌面上来了,穷讲究的都认为饿肚子事小,面子事大。

        不要惊诧,在那个年代的农家,因坐席安排不当中途愤而退席有之,亲戚从此反目有之。甚至遇上脾气暴燥的。闹到掀翻酒桌的地步。

        当地桌子的席位具有一定之规。一般情况下,地桌摆在里屋地下。这酒桌面朝门口,背靠中堂,以进门为参照,左边上方的为首席,与之相对的为二席,与首席同向下方而坐地为三席,那么同样相对地是四席。酒席上方横头坐的是五席六席,其中邻近首席地为五席,依次为六席,再下面为七席八席,八席实际上是陪客席,这陪客席的陪客其实也不容易当,通常都是头脑机灵,手脚灵活会来事的小年轻,他主要负责斟酒、要酒、接菜、递饭,缺啥找啥等项事务。

        炕桌靠窗台部分为主席,其他与地桌相仿。

        所以会不会因此起纠纷,就要考验大知客的能力,在此还有一个角色牵席,由他来协助大知客。这牵席要由东家家中最了解家中亲属情况的人担任,牵席的人必须对来客的身体辈份了解得清清楚楚,他的角色类似于狗头师爷,不停地再边上给大知客提醒,这是谁谁谁,什么亲属关系,明面上的话要由大知客来说,总之,坏主意我出,背黑锅你来。

        大伯父作为老公爹,这种事当然不能亲自上场,牵席的角色只能轮到二伯父张文启听了亲属关系,有经验的大知客对谁该坐什么席基本了然于心,对谁坐首席谁坐二席更是心中有数,一定要做到泾渭分明,千万含糊不得。

        安排坐席当然是坐席前的重要一环节。

        按规矩,自是以年龄长、辈份长的坐首席。但具体到来客上,情况又是十分复杂。

        现实中,即便是理所当然该坐首席者,也不能是大知客朝首席一指就简单地大大咧咧地去端坐的,明知那个位置非他莫属,在大知客请去坐首席,还要坚辞不受,此时坐首席者表情要显得扭扭捏捏,仿佛那座位有荆棘一般,愈是推辞者推辞的越激烈,越真诚,则愈是显得此人有“教养”,“有规矩”,“有分寸”。$君$子$堂$首$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