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章 突如其来的变化(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然后,伊丽莎白问到他这段时间对英国的印象,周清华先吹捧了一下英国的好处,同时也顺带恭维了一下这个国家女王的聪明与美丽。然后,把自己买房子时对方因为怕伪币而拒收英国货币的事情说了,说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像他这样的商人会很困扰的。他并没有说如何解决,伊丽莎白也没有问,周清华现在给她的印象,只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东方商人,而这也正是周清华所希望给对方留下的印象。

        不过,伊丽莎白对这些故事倒颇感兴趣,她觉得,这些故事有的有趣,有的又似乎蕴含着某种若有若无的道理。于是,更对流传这些故事的神秘东方文明多出几分敬意与推崇。

        这样,周清华也总算把自己的见面礼送了出去了。其实,他的目的只是隐晦的给伊丽莎白提点执政建议,现在英国的环境对于他的发展计划而言,实在是太糟糕了。但他又不能表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精明”,不然开始的投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另一方面,周清华也想通过所准备的故事向伊丽莎白传递一个信号,东方世界其实并没有像马可.波罗所描写的那么富饶,所以,他才不远万里跑到西方来做生意。他可不想增加伊丽莎白向东方扩张的念头,尽管现在的东方确实是一块“肥肉”。

        冬天的伦敦,天黑得早,四五点太阳就落下了地平线。回到伦敦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一次觐见,周清华直接的收获就是顺利解决了身份的问题。伊丽莎白爽快的答应,让周清华在经济方面享有与英国商人同样的权利,而在与其他国家的商业活动中,允许其使用英国商人的身份。除此之外的间接收获,那就是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个不错的印象吧。

        周清华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着神,梳理着下午的觐见经过,将自己所见到的伊丽莎白和资料中的记录融合起来,并且对于会面中的细节,仔细的考虑几遍,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小心疏漏的地方。还算满意,微微的笑了笑,一阵沙沙的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伦敦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周清华这个月来算深有体会了,阵雨总是会突如其来的光临,难怪英国人聊天的时候就爱聊天气。听着车顶的雨声,周清华摇了摇头,看来是可以开始那件事情的时候了。他所想到的事情,很简单——卖伞。

        在周清华的记忆里,说到英国人,特别是英国男人,手上似乎总是拿着个什么东西,而这件东西,不是文明棍的话,就应该是一把黑雨伞了。来到了英国之后,他才发现,现在这里的人好像都不用那个东西,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雨伞,这个几百年后都还会继续使用的简单玩意,应该会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地方有很大的市场吧。

        脑子里想着事情,不知不觉,周清华就回到了“家”,肚子也在开始“咕咕”叫了,他有些不负责任的“腹诽”着伊丽莎白,作为一个女王,也太小气了些吧,连饭都舍不得赏一餐。

        享用过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周清华将早就花时间“设计”好的雨伞草图拿了出来,叫来老安德森,让他也一块参详一下。老安德森看过之后,赞不绝口,只是在尺寸和材料上,提了些小小的改进意见。

        第二天,周清华来到自己的五金作坊,让坊间的师傅和学徒们用铜管和铜条照着图纸生产出伞骨,然后又找了块白色的丝绸,剪裁成伞面,用蜡浸过以防水渗。一天的工夫之后,成品完成——一把白色的铜骨小折伞。看得出来,这多半是供女性使用的,这样的东西,女性应该能比男性先接受吧,在周清华的记忆里,女性用伞的频率可是比男性高得多了。只是,现在的成品重量似乎重了些,他决定下次把伞骨少用几根,并做得更细些。

        改进了设计图,五金作坊开始开足马力制造这种折伞了,同样的,也造了些伞面为黑色的男士用伞,只不过数量上就少得多了。他还要求,所有的伞骨要打磨得光滑铮亮,而且做工务必细致。总之,要求每一把伞都很有“品味”。在周清华的计划里,这第一批伞,并不是给普通人用的,而是打算要走“高端路线”,作为象征身份的奢侈品提供给那些上流阶层的贵妇、议员们之类的人使用。只要在那些人中打开了市场,赚够了“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的钱,普及扩大生产,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至于说道泄密的问题,他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东西恐怕就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吧。

        在作坊生产伞期间,周清华把手里多余的望远镜也都脱了手,只是给李阿明也留下一架。而伞定型之后的第一把成品,周清华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安,让这个每天都抱怨着天气的女孩子脸上灿烂无比。这让周清华也觉得很开心,一个女孩子过海员的生活,确实太辛苦了些,比起刚见面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