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默深先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确是治国良策,想我大清如能学得洋人之术,再用儒道来辅助,区区洋人又怎在话下呢?”奕訢手拿着前几天和珅让他读的《海国图志》,站在那里侃侃而谈。
“六阿哥说的极是,但‘师夷长技以制夷’虽好,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想林公当年如此大才,最终也是功亏一篑。如今国事艰难,前途坎坷,一切还得慢慢来啊!”
“哼!林公的《四国志》中早就写明天下如何之大,但朝中那些鼠目寸光的臣子根本就看不到天下的变化,他们只懂得墨守成规,不懂变革,非但如此,还处处扯皇阿玛和林公的后腿,上下如此离心,国家哪里有不败的道理?”奕訢高昂着头,用清脆的童音继续说道:“依我看来,大清再如此下去,非有灭国之祸不可!变法革新,实为当务之急!而且现在门户已开,再自守闭关也是无用,还不如索性放开,大力吸收洋人之学,以荡那些朝野旧暮之气……。”
“六阿哥请慎言……。”听奕訢越说越离谱,和珅心中是又惊又喜,连忙打断了他的话,小心谨慎地向四处张望几下。
“老师放心吧,卓老师要过会才来呢。”奕訢看和珅惊慌的样子,笑呵呵地说道。
和珅这才点点头,定定神后,正色说道:“六阿哥,这些话你千万不能在外人面前说,明白吗?”
“学生省得!”奕訢点头答道,过了会,他犹豫了一下,问道:“老师,如果皇阿玛问起的话,我说还是不说呢?”
“也不能说!”和珅斩钉截铁答道。
“为什么?皇阿玛这些年日日为国事忧虑,此些话正能解皇阿玛当前之惑,也是做儿臣理当之事啊!”
“六阿哥说的是!”和珅顿了顿,解释道:“可是……六阿哥,你尚年轻,不懂人心险恶,祸从口出的道理啊。况且皇上经上次一败,心中对洋人是痛恶已绝,如得知你有师夷之心定然不悦,所以……。”
“我……明白了……。”奕訢有些沮丧地点了点头,低着头沉默了好久,长叹了口气。
“六阿哥,其实也不必灰心,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只要认准目标,循序渐进,终究有成功的那么一天。或许用不了多久日子,将来有一天,等六阿哥大权在握之时,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见奕訢有些灰心丧气的样子,和珅忍不住出言劝解了几句。和珅虽然说的很含蓄,但聪明的奕訢却听出了他话中的含义,愣了愣,会意地笑了起来。
几个月中,和珅用自己的博学和才华,轻而易举地就赢得了好学聪明的奕訢好感,对于他这种年龄的少年来说,正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虽然侍读学士卓秉恬才是道光指定给奕訢的老师,可奕訢与和珅接触后,反而把卓秉恬给抛在一边,专心致志地听起和珅的讲学来。
这个变动对卓秉恬来说有些恼火,要知道作为皇子的老师,将来很可能就会成为帝师,帝师的荣耀人人想要,卓秉恬年龄已老,可也不例外,当然也会抱着这种幻想。可是,和珅现在正是红人,不仅有穆彰阿做后盾,更有道光看中。而且和珅升任后,道光还亲自接见过他几次,在和珅的刻意卖弄、讨好之下,道光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才华出众的满人新秀,主动要求他多抽时间,去指点自己的皇子。这么一来,卓秉恬也没话说,只能勉强接受了和珅与自己共同教授六阿哥的事实。
不过卓秉恬的为人还是不错的,既有才华,同时又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对这点来说,和珅还是很佩服的,虽然他抢了卓秉恬的半个饭碗,可明处总自甘以后进相称,处处尊重卓秉恬的地位,时间一长,卓秉恬也就认可了和珅,双方的关系一点点融洽起来。
在教导奕訢的同时,和珅也会抽时间教导奕詝,可这个四阿哥奕宁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子,更不是当个好皇帝的皇子。年纪仅仅才十四的奕宁,看上一副忠厚老实样,其实内地里却是大草包一个,平日里只懂得吃喝玩乐,听戏玩女人,庸庸碌碌,一无所长。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纳,可以说是一个: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之人。
这么一个皇子,和眼前的奕訢比较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力图力挽狂澜的和珅当然不会把宝押在奕詝身上,对于奕詝这个学生,他只不过当作可有可无之人,而把全身的精力放在了教导奕訢上面。
“六弟!”
和珅正在为奕訢的聪慧暗自满意的时候,一个人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