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积石山大营设在北山的一处谷地里,原本平静安宁的山谷中,由于这些带甲勇士的闯入,而显得热闹起来。
当然唐军军纪森严,何况此时面临吐蕃援军随时出现,而石堡城依然未克的不利局势,驻扎在此的一众唐军更是时时戒备,每日都是游骑四出,查探敌军踪迹。只是自从在此扎营到得今天,已经过了六日时光,却仍旧没有半点吐蕃军的影子。这般反常着实令统领此军的李春仁大惑不解。
但他不知,此刻离他二十多里之处,吐蕃大将马重英也是同样眉头紧锁。今日上午,侦骑出巡时,巧遇唐军哨探,两者顿时杀将起来。那唐军因人数偏少,一时抵敌不过,又因不熟地理,于是竟然战死三人,被俘虏一人。从那个俘虏口中,马重英得知唐军已然在积石山扎下营寨,专等他送上门去。
这汉人的“声东击西”之计果然厉害啊,若非他行军一贯谨慎,通常将游骑派出三十里地外哨戒,只怕倒真要一头撞在唐军的罗网之中。而在这荒原高山之地,就是全军覆没,也不易传出消息,只消手下兵士抵不住酷刑,后队尚结息的四万兵马也会同样落入圈套。这般一来,八万大军尽赤,非但解救不了石堡一城,还会让吐蕃北部无兵可派,到时唐军若然当真长驱南下,只怕连逻些城也要变了主人。
言念及此,就连一贯沉稳的马重英也不禁冷汗涔涔,心下不定起来。而如今,他最忧虑的却是那石堡城是否还在己方手上竟然不得而知。正因如此,即便已经知道唐军的大致意图,他还是不敢轻举妄动,一连两个时辰,只独自坐在帐中,思量如何得一破敌的妥善之策。
但当左翼先锋的一名哨探将最新的唐军动态呈报上来后,马重英心中的一切顾虑也随之烟消云散,代之而起的却是勃勃雄心。
大约一柱香的工夫后,吐蕃军开始拔营出动。六千精锐骑兵在前锋的引导下,当先出营,朝西北急驰而去,另有三千铁骑向东面朝积石山的右界奔去,准备从侧翼绕到唐军后方,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布置完这一切,望着遍野的吐蕃大军,高坐马上的马重英默默念了一遍经文,希望天上的菩萨能够保佑吐蕃军旗开得胜。这是他一贯的做法,每战之前,必定诚心祈祷,十多年来,大小百战,所以能屡胜不败,在他心中与此实是密不可分。
三个时辰后,积石山唐军大营中,主将李春仁正来回徘徊于营帐之中。自从一个时辰前,他得知派出的探马有一队没有回营时,一种不祥的预感就萦绕在他心头。虽说在这高原荒漠,时有迷路之事发生,而且因气候恶劣,就是骑兵行动也不免大打折扣,但两个时辰的时间就是走路也该回营了。而不久之前,另一队回营的哨探报称发现唐军走散的战马。这一消息无疑说明那队失踪的唐军定然凶多吉少,只是令李春仁烦恼不已的是,即使知道吐蕃大军就在附近,但奈何地形不熟,始终无法探得敌情,眼下这情形正如自己瞎子一般,在同一个目如星朗的对手交战,这等赢面不问可知。
只是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在他无计可施之时,却又传来吐蕃骑兵逼近乌海,企图阻断唐军后勤辎重的军报。若说前边消息不过令他疑窦丛生的话,这次无疑是重重一击。要知自从李佑率唐军攻打石堡城以来,每日所费弓矢弩箭何止万计,甲仗器械也是耗费甚巨。而唐军之所以仍能不惜代价,强攻此城,只因乌海城已入其手,不说这使得从大非川大营运送辎重变得愈加安全妥当,单是那乌海城城中的辎重军械就可使唐军保持如此锋锐达数月不止。
而三地之间的联络保障也有赖于积石山唐军大营的策应,如今一旦乌海一线有事,则非但攻城大军辎重不保,这积石山唐军也难辞其咎,他李春仁更是首当其冲。
言念及此,他再不敢犹豫,一面派人前去禀告李佑,一面又广派巡骑,四出查探。但他终究只点齐了三千骑兵,调往乌海,且临行还叮嘱统兵将领,遇见吐蕃兵马,只许骚扰,不得恋战。而同时下令山谷大营也整军备战,一俟侦知敌军动向,便寻机接敌,以便让瑞王腾出手来,或拔下坚城,或掉头回击,总之不能让吐蕃军有机可趁。待到诸事完毕,眼看众将领命而去,他方才想着出帐走走。
望着当头的烈日,李春仁就闹不明白了,怎么这儿的三月天就跟中原的七月里似的,再配上四周的嶙峋怪石,搅得人越发不安起来。
但他所不知的是,此刻三万多人的吐蕃大军正向他的大营逼近,而三千敌骑也已经从侧翼绕道其后,隔断唐军积石山,石堡城两处大营的联系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他们身后,还有另外一支四万人的兵马,正由吐蕃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