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屿得到关于蜀地以及苏子骐弹劾李佑的消息时,尚未进过晚膳,他听见如此重大内情,不由心情大畅,就连额上的皱纹似乎也消减了许多。
身边的李辅国见太子殿下因为此事,竟一展欢颜,他乃是李屿手下专司查探消息,暗结友人的得力臂助,所知之事自非常人能比,当下便献计道:“这次那瑞王定然要倒霉,便是连他身后的李林甫也不例外,殿下莫不如趁此良机,一举扳倒那寿王一党,免得再碍着殿下的大计。”说完,脸上不露声色,但心里却等着李屿的夸赞。
却见那太子殿下居然回过身来,一脸古怪地看着他,仿佛看着个生人似的,他心下惶惑,只得问道:“呵呵…莫非殿下另有妙计?”
李屿见他这副模样,终忍不住笑骂道:“你可是越来越不长进了。这事孤又何必搀和其中,如若贸然上奏,不说能否得父皇首肯,单是得罪了李哥奴便让孤吃罪不起,与其如此,倒还不如让他们斗个明白。哼,别人不知,难道我也不知么,这苏子骐背后站的定是杨国忠无疑。狗咬狗,那便咬去吧。”
李辅国想着刘二从宫里传来的消息,又细思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照着李屿的话,终于恍然大悟,想要出言时,却见那太子早已离了圆桌,竟自朝后园赏月去了。
此刻月朗星稀,只是同一片天空下的人们未必有着相同的心情。
李府后园的“月堂”,对在于府中多数人而言,乃是禁地。未经相国老爷的允许,便是亲子也不得入内。而这时,那只摆放了一套桃木桌椅的宽大房屋内,正孤零零地坐着一个满头白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头。这便是能令满朝公卿闻之色变的李右相,从开元末至今把持朝政十数年的当朝第一权臣。
望着眼前正冒出丝丝热气的茶碗,李林甫心中一片宁静安然。他为官几十年,从来只有他算计别人,却未有如前日那般遭人构陷的。若非那苏子骐本就心志不坚,再加上瑞王一早将《蜀闻》以及新近发明的“活字模板”送给了他看,此事倒确有麻烦之处。
如今这般发展自然在他算中,玄宗皇帝的心性,除了高力士之外,恐怕就数他李林甫最为了解了。正因如此,在他得到苏子骐参奏瑞王,及所谓背后之人的消息后,不用辩白,他只将二物呈给了玄宗,便让一切谣言不攻自破,同时还让皇帝对此大感兴趣。只是如果李林甫仅仅满足于此,他就不是那个使人闻之心惊胆战的相国大人了。对着昏黄的烛光,李林甫暗道:“杨国忠,既然你如此喜爱让人出头,那我便先打了这出头之鸟,且看日后还有哪个敢来替你,哼!”
只是这一切自然不为远在姚州的李佑所知,此刻等待他的是如何处理三千南诏降卒,以及他们的头领—拓东节度副使,罗日升。其实这人倒不是自己投降,而是因为力尽不得战,碰巧身边亲卫或死或阻,方才被唐军生擒的。
只是此人被擒之前,已然身被数创,待唐人军医将其医治完全之后,却又碰上他寻死觅活,直如大姑娘一般。之后,又见唐军待己虽不说十分尊重,却也着实不薄。他想到自己身份,却又高傲起来,几次暗中想要策划逃跑,但却被守卫事先察觉,予以警告,这才略微老实了点。这一切自然都被李佑看在眼里,面对如此一个桀骜难驯之人,他费劲心机之后,终于想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来。
又过了些时日,正是姚州城墙回复旧观之际。这天,剑南节度使李佑带着一众大小将领来到校场检阅诸军,这些人中竟也包括了罗日升,只是他却是被绑着来的。
随着“乒乒”数声号炮响过,原本空无一人的校场中立时涌入无数执刀持槊的兵卒来,如林的军阵中,挺立的甲仗兵器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分外嗜血,连带着一众军士也是悍勇无比。
罗日升见此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心中只道那唐人要在自己面前示威,这才将士兵排得如此威武。于是,他把心一横,打定主意不看,却令旁人也无可奈何。
李佑身边诸将见此,均是愤愤不平,要换做他们中的任一人,早将那罗日升砍作十七八块,免得看他这般目中无人的态度。
却见李佑也不着恼,反倒对着罗日升道:“如何?我大唐军威之盛,比之你南诏来,恐怕犹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罗日升听他这般说道,本欲不予理睬,只是心中念头一转,便懒洋洋地道:“也没什么,只不过比起我们南诏勇士踏平姚州城来,自然要差许多。”言毕,侧过头去,以示不屑看那唐军操演。只是他原本已经被缚住,再加上强行将头扭过,一个不小心倒把脖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