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团刚到巴林桥时是三个营,加上直属队足有一千五百人。随军的狗头军师杨南桥出了那个馊主意,用火牛阵还真给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日军小泉山下中佐的四个中队自南向北一字长蛇阵布置,最南面的西陆中队与木夫春下中佐的阵地紧紧相连。
因为处在最北边,尽管日军个个憋足了劲儿,小泉山下中佐还是担心被守军给轻松夜袭了,就一再督促部下军兵,与木夫春下中佐保持联系,成铁板一块……谁知守军没有一上来就攻击,而是从马家坡后面突然赶着一大帮牛冲进阵地中,牛撞人踏一时乱了阵脚。那群牛的牛尾上都带着一团乱麻一样的东西,上面沾满了油脂,火烧得啪啪作响,把牛烧得一惊一乍往前冲。
牛尾上的油脂不知是什么东西,随着牛尾一甩一甩溅得哪都是,落在脸、脖子和手上或者别的地方上,都烫的生疼。还有的牛回头追着自己的尾巴撞,把阵地给踏得乱七八糟。鬼子兵不躲就得挨踩。
当然鬼子兵是训练有素的,虽然被牛撵得都离了阵地,但立刻寻找有利地形,回身向牛射击。可牛群只是守军的前锋,是给守军打马虎眼的,日军一还击,后面的守军就一齐开火。鬼子们是朝牛射击,而守军是朝鬼子射击,真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有的牛中弹以后乱撞一阵就倒下了,也有的牛一直冲到木夫春下的阵地里去了。木夫春下阵地里的鬼子中队长奕郎还在那指着北面的西陆中队大骂,八格牙路,哪里来的牛的干活……
紧接着处于西北面18团和军属独立团那凤志部就势发起了总攻,西北边鬼子各阵地日军,都被一下突入的守军打乱了阵脚……混战从此开始,万劫不复的恶战,使双方都被血与火洗礼着……
小泉山下大队被火牛一冲一撞,就再没回过劲来,中队都成不了建制,小队却实施了有效的反攻。
18团能赶到巴林桥也是上天的安排,怎么就碰上了支前小队的人了呢?再说能躲过山本十二中队的截杀也是相当不容易,主要是向导熟悉地形,再者是王团长派人把山本十二引到西边的洪峪口去了……
看来他们18团从桦树屯一出来就是正气兵,再者打鬼子,天祝也。在巴林桥接受任务时,由各部支援了一些鬼头刀,吉副旅长再三面授机宜,要他们发挥近战,发挥大刀砍脑壳的优势……远处不能暴露,近处突然发力……
韩处长也嘱咐王团长等长官鬼子不善夜战,我们在深夜发动攻击,就是利用鬼子怕夜战的特点,通知下去,各级官兵,放心大胆地砍杀……
18团北面与小泉山下残部血拼,南面与那凤志配合也捎带上了木夫春下最北边的奕郎中队,一场混战,真是昏天黑地,人马损失速度太快了。当时王明园团长也是杀敌心切,指挥部一再往前挪,都要挪到鬼子阵地下了,他们看见鬼子一个军官挥着战刀四处劈人,不论是鬼子,也不论守军,一刀一个。
看得出,那家伙刀法有点功底,着装上也显示,军阶不低。王团长判断肯定是个高级长官,就从地上捡了一把刀迎了上去了。
18团里的人个个是练家子,大部分在桦树屯的家里从小就练,一是健身,一是为了防止匪患。后来,赶上东北军招兵,他们年轻人就被整个招进了何旅长的三十五旅。开始何旅长还怕他们不好管理,后来发现,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有一颗正义之心,勇敢之胆,绝非一般部队士兵可比,就把他们编成一团,到王明园这任已是第三任团长。
1927年,张作霖的一次玩笑,把他们从三十五旅划归了崔兴武的第七旅管辖。在崔兴武手下,他们并不吃香,崔兴武拿李守信等另一团为嫡系,有点不重用他们。
1933年2月24日,崔兴武遇日军毁灭性进攻,18团抱死守住阵地,而李守信却悄悄地与日军派出的蒙奸暗通款曲,崔兴武痛惜中,方明白这些年一直倚重的李守信,根本靠不住,他不管什么是民族大义,见风使舵是个高手。纯粹的一个奸臣。
王团长一个八步赶蝉就到了小泉山下身后,小泉山下正一刀刀地把来到他身边的人无论哪一方的,都手起刀落,劈成两半,以泄心中之愤。忽然感到身后一阵风撞到,以为守军又来一阵儿火牛阵什么的,便收刀转身,又横刀迎上,想用自己的佐官刀去硬碰硬。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