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章 盟主之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自从李俊等人讨论完了之后,冀州立马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各路镇守的兵马除了留下一员将领维持边境之外,其余的全部率领大军回到了邺城。

    就和李俊预料的一样,冀州周边的各个势力在听说了冀州的情况之后,并没有太过紧张,因为他们麾下各自的谋士已经纷纷提出了天下英豪将要讨伐董卓的事情,这个时候私开战端的诸侯将会收到全天下所有英豪的打压以及士子们的唾弃。

    同样的,早就受到过打压和唾弃的张燕等人同样不敢做出激烈的应对,因为张燕同样收到消息,雁门关附近出现了好几拨外族的斥候,张燕并不笨的脑袋一想,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就在冀州军准备了一个多月之后,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由陈留太守张邈和名士曹操共同发布的讨董矫诏顿时传播四方,同时两人也已经在酸枣立下了大营,迎接起兵的各路诸侯。

    矫诏发到冀州,早就忍耐不住的袁绍,直接发兵三万,率领麾下的文武赶往酸枣与众人会盟,对于袁绍的逾越,李俊等人早就习惯了,或者说,袁绍的这一做法已经证明了其志大才疏了。

    紧接着冀州周边的诸侯都很有默契的先行出发了,为的便是防止冀州军在这段时间内对他们自身的地盘发动攻击,同样的袁绍也考虑到这一点才会率先打出讨董旗号的。

    可惜,袁绍绝对没有想到,就算他袁绍先行知会冀州方面,再起兵南下会盟,冀州这边在这次的事件结束之后,依然会将袁绍在渤海的势力全部剿灭,实现整个冀州的真正一统。

    幽州公孙瓒起兵一万五千人,在到了平原县之后,又得到了刘备的五千人随军,凑足了两万人马。并州张扬也同样率领一万大军,麾下穆顺、杨丑、眭固和郝萌尽皆随军前来。

    之后,孙坚正式下令,冀州军也参加诸侯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孙坚在李俊的建议下,起兵三万精锐,率领大将四名,分别是韩当、黄盖、赵云和张颌,良将数十员,谋士为李俊、董昭和满宠。

    其余的各路诸侯分别是,北海太守孔融率领兵马一万五千人,徐州刺史陶谦率领兵马一万,兖州刺史刘岱率领兵马一万,荆州太守刘表率领兵马两万,南阳太守袁术率领兵马两万五千,山阳太守袁逸同样起兵五千,东郡太守侨瑁起兵五千,广陵太守张超起兵一万,豫州刺史孔伷起兵五千,再加上西凉太守马腾和陇西太守韩遂各自起兵一万五千。

    此次讨伐董卓一共有十七路诸侯,兵马总共二十四万大军,除了西凉太守马腾和陇西太守韩遂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两人起兵更多的是牵制住同样在天水的牛辅部队,因此赶到酸枣的也就十五路诸侯。

    尽管如此,酸枣的声势依然浩大,等到孙坚率领大军到达酸枣的时候,酸枣这边已经出现了几路诸侯了,分别是陈留太守张邈和中郎将,自起义军的曹操,以及广陵太守张超、渤海太守袁绍、兖州太守刘岱等人,而曹操和张邈作为发起人,则站在大营门口迎接各路讨董人马。

    孙坚便带领着自己麾下的大军,不疾不徐的赶到了大营外,听到消息在大营里的其他诸侯都赶了出来迎接孙坚,毕竟按照官职,孙坚可是先帝刘宏亲自册封的骠骑将军,和自己这些人自封的官职不同,孙坚的官职可是货真价实收到汉室认可的。

    因此,仅仅从官职上来说,这些人都应该出了大营来迎接孙坚,同样的,孙坚在见到这些诸侯出来之后,也立刻下了马,与到了的各路诸侯寒暄起来。

    看到自家主公与诸位太守刺史们聊天,冀州军的其他人就将目光看向了李俊,毕竟李俊可是孙坚手下的头号人物,是冀州军的军师将军,孙坚不在,冀州军上下就得听从李俊的调遣。

    不过,李俊可不愿意在这里陪着孙坚与其他诸侯互相试探,便下马走到曹操身边,躬身一礼道:“曹将军,在下李俊,现为冀州军的军师将军,敢问曹将军,我等冀州军驻扎何处?”

    曹操这才想起,孙坚可是率领着三万精锐前来的,可不是自己这些人带领的多是青壮,而不是正规军。只见曹操回了一礼,不回不行啊,李俊的军师将军尽管听着不如中郎将,但是李俊的官职可是挂靠在骠骑将军的名下,按照官阶是比曹操这个自封的中郎将要高不少。

    曹操先是跟孙坚与众人告罪一声,便领着李俊带着三万军队前往冀州军的驻扎地,而袁绍在冀州军经过自己身边散发出的威势时,一脸的凝重和铁青,袁绍知道这是孙坚在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表示不满和警告。

    一旦袁绍再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不但远在渤海老家的家眷会成为冀州军的俘虏,自己恐怕都会跟着完蛋,袁绍除了渤海这点家底之外,淮南老家早就心向袁术了,谁让袁术才是袁家正统的嫡子出身呢。

    一路上,曹操不断的询问荀彧和郭嘉的情况,并解释说荀彧的侄子荀攸与自己是好友,跟曹操提起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365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