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儒的帮助下,董卓采用了颇为高明的手段,使得他在极短的时间控制了京都的局势,东汉王朝自从进入了董卓时代,也正是董卓的原因,演绎出了一幕十三路诸侯讨伐董卓以及诸侯割据的历史壮举,东汉王朝也渐渐走向灭亡,新一代的北汉王朝即将展现在历史舞台上。
控制了京都的局势之后,他的威权也膨胀得越来越大,使得他的野心暴露得也太快了。所以,几乎从他的军马进入到洛阳的那一天起,他就引起了许多人的警惕和仇恨,董卓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在九月初五的温明园宴会上,面对董卓的废帝之提议,就有人公开向他提出了挑战。
温明园原是大宦官张让的一处园林,如今张让已死,其家产被籍没,朝廷便又赏赐给了董卓,以表彰其“勤王”定国的功勋。
温明园未必有御花园那么富贵典雅,但临水傍山,风光自然秀美,算得上洛阳城屈指可数的园林。今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温明园的桂花败得晚,但是秋菊却是开得有些早,现在院内桂香四溢,菊花也是烂漫。董卓便跟李儒商议一下,决定邀请朝中六百石以上秩级的文臣武将,在温明园里摆了一场大的酒宴,借机决定一项重大的国事。
什么样的国事值得董卓如此重视呢,需要征求百官们的意见呢?说起来,以董卓现在的威权,一般的国事完全可以是他一个人说得算的,太尉杨彪和司徒袁槐根本不敢与之争权,燕王刘备更是在吴匡背叛之后选择了沉默,何太后和皇上更是不敢在董卓跟前说一个不字。比如就在大前天,董卓仗剑进入长宁宫,见到了面容憔悴如昨日黄花的何太后,将“连月大旱”的原因归咎在了司空刘弘身上,要求罢免刘弘的官职,由他来担任。何太后极欲想将这个瘟神送出长宁宫,不等董卓将话说完,便忙不迭地点头,更说“管他连月大旱是否与刘弘有关呢,董将军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以后这种事情就无须来问哀家了。”所以,当天董卓就收了刘弘的司空印绶,做起了三公之一。
这件事情虽然是一锤定音,但从长宁宫出来之后,董卓却是有点不快。董卓不是笨人,自然看得出何太后对他极为反感,只不过她不敢得罪董卓而已,而董卓对何太后的印象则是更差。董卓明白董太皇太后与董重是被何太后与何进谋害了,而且,他竟然从何进府中的一些下人口中得知了何太后似乎与刘备之间有过暧昧关系,所以,董卓准备废掉何太后,那么首先自然就是要废掉少帝了。
董卓之所以会如此,自然是因为刘辨懦弱无能,不具备皇帝气质,然主要还是因为何太后之故。废了少帝之后,皇帝应由谁做呢?两个人选,第一自然便是只有五岁的刘兴,年龄小,容易控制;第二个自然就是董卓本人了,只是他目前还不考虑称帝的事情,他也暂时不敢去做这件事情,否则的话,有个皇帝控制在手中,天下的那些诸侯还算是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否则的话,天下兵马齐攻洛阳,他董卓如何能受得了。因此,这皇帝自然是要陈留王刘兴来做了。
董卓既有这个念头,自然先跟李儒商议,李儒深表赞同,说道:“如今朝廷无主,要做当须尽快,迟则生变。”
董卓沉吟道:“废立之事乃朝廷大事,总该与公卿大臣们商议,如有异议,如之奈何?”
李儒道:“主公何必多虑,以儒来看,主公可在温明园设宴,周围遍布武士,召集众官,宣布废立之事。如有人不从,或监或斩,万不可手软,逢此乱世,须得辅之以铁腕手段,否则,不足以震慑群臣。”
董卓大喜,随即按照计划行事,当天就向有关官员发出了柬帖。
群臣接到董卓的柬帖之后,碍于董卓的权势,哪一个敢不来的。来到之后,发现筵席竟然铺在了草地上,周围便是丹桂、金菊;碧水环绕,风送清香环境实在幽美,但是却有许多持枪执剑的兵校密布园内各处,使人感到有点儿“鸿门宴”的气氛。
待官员们来到之后,骑着赤兔马的董卓才在李榷、郭汜、樊稠、张济等将的前呼后拥下,威风赫赫地出现在了温明园的门口。宴会进行了一个时辰,大家啜着美酒,观赏了舞伎曼妙的舞姿,更是领略了蔡邕焦尾琴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都是应该感谢董司空的盛情款待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董卓将他们召集在温明园,绝非仅仅是吃酒、观舞和听琴的。看着那些虎视眈眈的甲士,就使得他们意识到,董卓一定会强迫他们做某件事情的。果其不然,就在蔡邕收了焦尾琴,那琴声所营造的意境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董卓终于开口了。
说实在的,除了董卓的亲信之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