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五十五章 形势多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但是,张让等人却是无法阻止何进、袁绍的另外一个计划的实施,那就是征调外地军队入京,威胁何太后,更是对付宦官和宦官所掌控的御林军。这个主意是袁绍想出来的,何进经过一番考虑后同意的。

        但是,大将军府主簿、广陵人陈琳劝阻说道:“民间有一句谚语,叫‘闭起眼睛捉麻雀’。像那样的小事,尚且不可用欺诈手段达到目的,何况国家大事,怎么可以用欺诈办成呢?如今大将军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权,龙行虎步,为所欲为,这样对付宦官,好比是用炉火去烧毛发。只要您发动,用雷霆万钧之势当机立断,发号施令,那么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达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罢了。”

        何进并没有听从陈琳的劝阻,依然如此行事,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笑道:“在宫中宦官,古今都应该有,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大权和宠信,使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既然要惩治他们,应当除去首恶,京师禁卫军足矣,何至于纷纷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队呢?一旦征调外地军队,事情必然会泄露,吾将看到此事之败也。”

        何进召凉州牧董卓率军到洛阳来,侍御史郑泰劝谏说:“董卓为人强悍,不讲仁义,又贪得无厌。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权,其必将为所欲为,更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大将军作为皇亲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依照本意独断独行,惩治那些罪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越容易起变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训并不久远,应该赶快决断。”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然而何进都不接受,郑泰于是辞职而去,临走前告诉荀攸道:“何进非可辅助之明主也。”于是,荀攸也辞去黄门侍郎的官职。

        除此之外,何进还让同为泰山人的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回乡召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让武猛校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阳城中,这些行动都以消灭宦官作为口号。

        且说董卓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自是大喜过望,他等这一天已经许久了,立即率军上路出发,同时,他又上书何进道:“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卑职曾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胜于向内侵蚀脏腑。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卑职则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抓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何进大喜,将董卓的上书给何太后看,何太后却并不答应此事,何苗更是劝道:“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不如暂且与宦官们和解。”

        这时,董卓的大军已经到达渑池,何进心中也是犹豫不决,便派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先去阻止董卓。洛阳城就在眼前,董卓如何会轻易退兵,不肯接受诏命,一直进军到河南。种邵见状,便迎接并尉劳董卓的军队,劝令董卓退军。如此一来,董卓更是疑心洛阳政局已发生变动,命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用皇帝的名义叱责他们,义正言辞,董卓的士兵竟然无一敢站在其跟前。于是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

        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便半劝半威胁道:“大将军,如今矛盾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大将军还想等待什么,而不早作决断?事情拖得太久会发生变化,否则,只怕窦武被害的惨剧就要重演。”何进这才下定决心,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将司隶地区的局势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袁绍命属下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于是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其祸乱之由皆在于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不如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袁绍劝何进乘此机会一网打尽,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进不许,袁绍无奈之下,便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如此一来,宦官们都感到害怕,极度的危机感使得他们开始密谋对付何进。张让的养子的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便向她一番哀求,请她帮忙疏通关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