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收拾东林党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平定江北四镇,击败左良玉父子,又收服山东,河南,让皇帝朱常淓的威武在南明朝廷真正的确立了威信,群臣从心底开始敬畏这位半路天子。

  朱常淓一方面下令继续编练新军,另一方面下令减轻农民赋税,鼓励生育和开垦荒地。凡是无主之地被重新开垦之后可免两年税赋。

  另一方面又重设市舶司,开海禁,征收商税。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往来。同时派人招抚雄踞东南的郑芝龙。

  另外,利用帝国基地的优势,推广各种新式作物,以及在一些不适宜种植庄稼的土地上栽种经济作物等。

  通过这重重措施,朝廷收入大幅增加,江南各地重新兴旺繁荣起来,海外贸易额不断攀升,商税在朝廷税收当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朝廷开海禁的措施触犯了很多以走私为敛财手段的人利益,这些人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代言人纷纷上书,说是朝廷与民争利,弄得民怨沸腾,要求皇帝撤销市舶司,重新封锁海禁。

  这些人的贪婪和丑恶嘴脸彻底激怒了皇帝。在经过近锦衣卫调查之后,现这些上书反对开海禁的人基本上都是东林党的人,这让皇帝产生了彻底铲除东林的想法。

  皇帝并没有直接下令抓捕这些人,他深知这些人都是沽名钓誉之徒。自己若是抓了他们,他们反倒得到了名声,自己这个皇帝就成了残害忠良的昏君了。

  对于他们的折子皇帝留中不,但是却让苏仪调任通政司右通政,负责组建大明报,准备抢占舆论阵地。

  《大明报》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朝廷的布的各种圣旨政令,另一方面则是找一些读书人写一些志怪传奇小说,甚至名人八卦等等

  而且还破天荒的开辟了广告版块,帮助那些京城内外的商家进行宣传。

  为了让大明报尽快的占领市场,一开始大明报全部都是免费赠送,赠送的对象都是各个商铺,勾栏瓦肆,茶馆酒楼等地。在一些热闹的场合,甚至还安排了专门的读报人给那些不识字的百姓们念报纸。

  虽然之前朝廷也有邸报,但是邸报全是印的朝廷政令或者一些官员的奏章之类,干枯范围,且只有各级官府才有。

  所以,《大明报》刚一面试,就受到了京城百姓的强烈好奇和关注。

  尤其是上面那些新奇的志怪故事和广告版块,更是让百姓们趋之若鹜。

  一时之间,京城人人以拥有一份《大明报》为荣幸,人人争抢去看。

  最后甚至就连许多勾栏瓦肆,酒馆茶楼之中的说书人也都兼职成了读报人,给看客们念报纸上的故事和名人八卦。

  《大明日报》迅的在京城流行起来。

  而且那些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报纸上做广告的商人们现自家的生意忽然好了很多,都开始觉得自己花的那点小钱太值了。

  于是,更多的商人找到通政司要求刊登广告,一时间导致报纸版面紧张,广告费也是不断攀升。

  而且,报纸也让很多秦淮河畔原本籍籍无名的青楼女子短短时间内成了人人皆知的名人,身价自然也跟着上涨了许多。

  这导致其他不甘落后的姑娘们也都纷纷找人代笔,想让自己的名字登上大明报的八卦版块。

  但是人太多,八卦版块明显不够,所以也引了通告费的大幅度上升。

  广告费和八卦版块通告费让报社赚的盆满钵溢,苏仪也感到很是震撼。

  不到短短一个月时间,大明报已经成了京城百姓每日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至于每天通政司的人一开门就现大门口等着一队人,都在等着领报纸一睹为快。

  这时候,苏仪又不失时机的开始收费卖报,谁想要就要拿钱来买,就到通政司门口明码标价,如果送报纸上门则要另行收费。

  虽然这导致了一部分囊中羞涩的人离开了,但是却依然有大批的人趋之若鹜,抢着掏钱。

  短短两个月时间,大明报成了南京百姓每日必备之物,无论是何时何地,人们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讨论报纸上昨天又刊登了什么新闻,哪个红姑娘又与哪位才子传出来什么风流韵事。

  哪位名人家里的的母老虎又大雌威,当街追打外室之类的话题。

  看着大明报已经成功的进入了京城百姓的生活当中,皇帝朱常淓这才开始了对东林党的反击。

  有锦衣卫调查的详细资料,东林党那些人的黑料可是说是应有尽有,很多看了之后非常的让人三观尽毁。

  先是一个在东林党之中素以持身方正,品性高洁的大儒被爆料曾经为了攀附朝中某位大员,所以抛弃结妻子,娶了大佬的侄女为妻。并在妻女找来之后,残忍的将她们打出家门,并且准备买凶杀人。

  这位大儒虽然不算是东林党的大佬,但是的确也是一个颇有分量的人。经过报纸这么一曝光,一下子臭名远扬,人人唾弃。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