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开城投降我军进驻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后续的事情更加繁琐也极为敏感,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惨剧。历史上有许多降而复反的例子,最有名的当属汉末张绣投降曹操一事。起因乃是曹操色心大,霸占了张绣的叔叔张济孀居的妻子,以致张绣怀恨在心,听从了贾诩的计谋再次反叛。曹操也为这次色心作祟惹出来的麻烦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宛城得而复失,还陪上了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的性命(据记载,当初告诉曹操张绣的婶婶非常漂亮的便是这个曹安民,他死于此事可谓自作自受)。
柴绍当然知道这段典故,所以接收了朔方后严厉约束部下,对伪梁国的一众官员也给予厚待以抚其心。梁洛仁感念柴绍之义也竭力配合。李潜身为唐军一员,且又是促成梁洛仁投诚的中间人,自然少不了要在柴绍和梁洛仁之间来回奔走协调诸事,一时间忙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直到把原来伪梁国的士卒全部登记造册,将该收编的收编该遣散的给钱粮遣散后他才长舒一口气。此时距离投诚之日已过去了五天。这时,梁师都地盘上的其他城的守将们见梁洛仁杀了梁师都向唐军开城投降,且柴绍率兵进驻朔方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知道大势已去便纷纷开城投降。柴绍接到消息立刻分派人手前去接收。
等把梁师都的地盘全部接收完毕,柴绍赶紧着手起草表章,准备上奏李世民。虽然此前已过多次战报,告知李世民战役的进程。不过大军出征结束,得有一个最终的总结,对本次出征中的战果和每人的功勋进行评价,朝廷最终的封赏大多都依照这本表章来制定。因为涉及到参战诸将的切身利益,柴绍即便是主将也不能擅自决定,否则很容易让诸将心生不满。所以他按照惯例召集诸将共同议定。
召集诸将议事的地方是朔方府衙的正堂。柴绍坐在正中,其余诸将按照左昭右穆之序分坐两边。薛万均身为此征的副将自然坐在左边位。李潜坐在右边第三个位置,他下面是牛弼对面是薛万彻。
“此战能够大获全胜,全仗陛下英明神武,诸君拼死效命。不过功劳再大也要公平分配,以激励众将士奋勇杀敌,否则日后谁还肯拼死效命?此番柴某召集诸君前来所为的便是议定诸君的功劳。”柴绍扫了一眼众人,“诸君谁先说说何有意见?”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都不好意思开口。因为这次出征仗打的太少了,很多人根本没有任何斩获,这仗就结束了。
柴绍见众人不说话,便道:“既然诸位都不说,那柴某就先说了。此战大败突厥人,兵不血刃收复朔方等七城。居功者当属李潜。你们认为呢?”
诸将中有不少都是柴绍的老部下,如柴勇、柴青、何七和牛弼,他们自然是向着李潜的,听到柴绍如此说他们连连点头表示同意柴绍的意见。薛万均听了沉默不语。薛万彻则望了李潜一眼,轻蔑地冷哼了一声向身旁的独孤平低声道:“没想到咱们在沙场上拼死拼活立下的功劳还没人家动动嘴皮子所获的功劳大。”独孤平属于薛万均麾下,自然与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一个鼻孔出气,听了薛万彻的话连连点头。
薛万彻的声音虽然不大不过却被牛弼听了个清清楚楚。牛弼腾地站起来瞪着薛万彻怒道:“薛将军有什么话就请大声说出来,在背后嘀嘀咕咕说三道四岂是大丈夫所为?”
薛万彻也是个火爆脾气,听到牛弼的讽刺立刻跳起来,“说就说。柴大将军,此战李将军不过是在朔方动动嘴皮子而已,他有什么斩获?凭什么居功?末将不服。”
“动动嘴皮子?”牛弼冷笑一声,“你说的轻巧。李将军深入虎穴,身周皆是敌人,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而且还要想尽千方百计说服梁洛仁,你可知他担了多大的风险?再者梁洛仁杀掉梁师都举城投降让我们少了多少麻烦?你可想过若梁洛仁不降,大军硬攻朔方的话会有多少袍泽葬身城下?又有多少黎民百姓会死于战火?”
“哼”薛万彻冷哼一声,“靠着聪明耍耍嘴皮子斗斗心眼子乃是酸丁腐儒的行径。大丈夫想要获取功勋应在沙场厮杀以命相搏。李将军,我敬你是条好汉子,你倒这功劳你拿的心安理得吗?”
薛万彻拿话将了李潜一军,他不得不起身道:“柴大将军,末将有话要说。”
“说吧。”柴绍说着向李潜递了个要忍耐不要冲动的眼神。薛万彻的确言辞过激,不过他是副将薛万均的弟弟,若李潜忍不下这口气与薛万彻生冲突,薛万均脸上也不好看。而且李世民对薛万均、薛万彻还是非常欣赏的,若李潜与薛氏兄弟闹僵了,日后肯定会生出不少麻烦。
李潜立刻领会了柴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