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弹指间,物事人非。
转眼十年过去了。
渔乡村,这个小到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都可以迅速传遍整个村庄的农村,沸腾了。
穷乡僻壤的弹丸之地,再一次出现了高考状元,不得不说,穷山恶水不仅可以出刁民,还能孕育人才。
虽然农村思想落伍,也不富有,但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科教兴国都这么多年了,即使学校没有普及全国各地,但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毛爷爷思想,还是挺深入人心的。
虽然有些地方的孩子仍然上不起学,但幸运的是,离渔乡村还不算太远的小镇上,有一所很不错的小学和初中,高中则必须去小县城,路途也不算很远,所以村子里有能力的父母,都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一生的期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这辈子注定是状元郎的命,考上大学,有份好的工作,然后风风光光的回到农村,把一家老小带到城里生活。
在吐完最后一口气前,每个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孩子祈祷,即使有一天化为漫天的小星星,也不忘用微弱的光辉送上自己的祝福。
●¤,..这就是父母,无私,伟大。
村子里以前也出了一号人物,听说也是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国家机关工作,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功成名就后,回乡探亲,帮家里的二大爷、三大姑、八大姨什么的盖了新房,也把自己的父母都接去市里生活了。
村里老人常说这事,说什么:我老早就觉得这孩子有出息,将来一定是人中龙凤,果然我不出所料,是个争气的孩子,终于光宗耀祖了……
然后讲他小时候怎么听话,多么懂事,旁边的孩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老头们也讲得眉飞色舞,煞有其事,看着孩子们那憧憬的目光,他们心情也倍儿爽。
教育下一代,其实就是忽悠下一代,用无数先人的成功事例,把他们骗进自己认为合适的轨道,看着他们沿着轨道飞行。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出轨,毕竟我们是人,不是嫦娥一号,没有机械的大脑,去按照预定的轨道飞行。
高考的风波已经平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到达成功彼岸的勇士,少之又少,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谁家父母白了头?”,也不乏一些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来安慰子女的开明长辈。
当然也有一掷千金,为求一纸红色录取通知书的达官显贵,靠!“有钱有权就是吊,儿子上学无烦恼。”社会就这样,有钱能使鬼推磨,随随便便砸他个几百几千万,别说录取通知书,就是研究生文凭,都能搞到。
而那些与梦想擦肩而过的农村同学,名落孙山的寂寞,只能自己学会去默默忍受。带着遗憾结束学业,不能责怪谁,对我们来说,机会只有一次,因为出生农村的我们,没有比李刚更牛叉的爸爸,来给你第二次重生的机会,所以只能认命。
选择去未知的大城市,卑躬屈膝的奋斗,本本分分的打工,踏踏实实的做人,学一门技术,赚点小钱,回到农村,娶个老婆,生个小孩,供他读书,把希望继续寄托在下一代。
当然也有不甘落魄的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伟大不一定要用成绩说话”,即使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但依然不肯相信农村的孩子只有学习一条路,毅然决定出去闯荡,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自暴自弃,继承父辈一亩三分地的,也大有人在。有些农村的孩子就这样,宁肯做一只坐井观天的癞蛤蟆,也不愿意做一条四处流浪的土狗,做癞蛤蟆还可以幻想吃天鹅肉的白日梦,而做狗则必须看人眼色的活着,低声下气的做事,被人宰也是常有的事。
最悲哀的莫过于那些因为没学上,而自甘堕落的人,偷鸡摸狗,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更有甚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爽在一时,却毁了一世……
社会的舞台就只有那么大,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上去翩翩起舞。
渔乡村最边缘,有一栋孤零零的灰白色瓦房,依山而落,周围没有任何邻居,相对于整个村子来说,有点格格不入。
往日寂静的屋子,今天围满了人,乡亲们手里或多或少拎了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一篮子鸡蛋,还有少部分拿着一对红色的糕点,可想而知,中间肯定也夹了点钱。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一些客套话。
“俺一直都说,彦冬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瞧,这不,考了个江苏省理科状元。”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