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六十七章 和与战(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一开篇,马上令所有观者无不震骇不已。.net飞速更新中文网

        原本主战之人,多从本国本族角度解缆,宣扬为最终胜利之必须,或者以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来论证坚持到底的意义,还有些则干脆以忠君爱国为号召挥舞道德大棒。但这一位,却是高举“民族解放”的大旗,并且一股脑把俄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全部纳入了中华规模!

        即使是一向最为ji烈好战,主张“于那时之战国行诸夏扩张之策”的狂热皇汉,看到此等宏论,一时也是惊得目瞪口呆。

        “东藩”接着论述,“凡俄国亚洲之种族,可分四种:一,突厥混种,如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二,种,如布里亚特,鞑靼;三,汉-匈奴混种,如吉尔吉斯;四,白种闪米特人,如塔吉克。”

        “……突厥者,丁令之苗裔,亦做丁零,敕勒,铁勒,北史曰:‘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众所周知,史记?匈奴外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古称荤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可见此族原出中原,于冀州居住,后为黄帝所北逐,实乃我中华一大支脉,而非外来之民族也。”

        “突厥因南北二传,为敕勒或铁勒,也为高车。魏书云:‘敕勒,诸夏称之为高车。’,可见两者名称不合,实为一族。于南北朝和隋朝,突厥汗尚中原公主,启民可汗之时臣服于隋,后隋乱,突厥南下,以唐所灭,其铁勒诸部,薛延陀为唐所灭,回鹘对唐称臣,后为黠嘎斯,也即今之吉尔吉斯所破,后为今之维吾尔。突厥余部向西迁徙,臣服于大唐之安西都护。然坦罗斯一败,安史之乱,突厥诸族遂从伊斯兰教。自此,长居于我中华故土,持久为中原臣藩之中华支脉流落河间,为俄人所破,占其国,奴役其民。”

        “……者,肃慎之传。肃慎,鲜卑,契丹,皆出自东胡,其起源地为额尔古纳河东南之大兴安岭,即所谓‘大鲜卑山’。此族于中华古书,向来与貉人并列。貉人即箕子朝鲜之国民,也即今日朝鲜人之先祖一脉。而者,其东胡诸族,肃慎下传之馍褐人或归入朝鲜,或为今日之满人。其余鲜卑,契丹,包含大部分馍褐人,皆以归化入华夏族裔,为汉人也人,自元之后,与中原之华夏并居,受华夏封贡封爵,已为华夏支脉,实乃兄弟也。”

        “……吉尔吉斯,即唐之黠嘎斯,为唐藩国,历次为唐征战。后唐衰,黠嘎斯也即衰败也。其先祖乃李陵族人,实乃汉-匈混血,并有杂之,故亦为我中华苗裔也。”

        “……白种闪米特人,于中国为乌孙,大宛,疏勒,汉之时为我西域都护府统辖,为我藩国,今之塔吉克也。”

        “故此可见,今于俄罗斯帝国亚洲领土之内诸民族,为其斯拉夫人奴隶者,实乃我中华苗裔,我华夏支脉。此辈远离中原,飘零无依,遂为俄人所欺。今我帝国兴复中华,行大中华民族解放之皇道大义,焉能置此等华夏苗裔于沙皇蛮霸统治之下,居奴仆之属?‘夫年龄,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生死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帝国当以铁血中华之皇道大义解救此等苗裔,使其重归我中华,以正煌煌之年龄大义,全中华之名于千秋万代。”

        此文一处,华夏屏气。

        这是什么气魄?这是要把一大半俄罗斯一勺烩,连人带土地一口鲸吞的气魄。

        这是什么算法?这是纵横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从罗斯人还在北方之地裹着兽皮裙画岩画的时候开始计算血缘和亲疏关系,并且全世界也只有华夏民族有资格使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算法。

        梁启超是第一个反应过来,马上提出“此过于久远之关系,实难为今世国际政治关系之依托”。

        而皇汉党人,原本在这个问题上还很有些矛盾,一方面反感把血统高贵的汉人和这些“蛮夷”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也本能地感觉到这是华夏扩张的绝佳借口。可看到梁启超等人否决,皇汉旗手们马上抛却了一切疑虑,本着“仇敌支持的我们就一定要否决,仇敌否决的我们就一定要支持”这个颠扑不破的斗争真理,对着梁启超等人再次猛烈开火。

        “漠视华夏苗裔之安危幸福”,“冷血”,“以西人之所谓国际政治逻辑妄谈我皇汉与诸旁支族裔之关系,实乃洋奴哲学”……

        如果李达和“复华”的文章,从对帝国态势,国际形势和未来成长的理性阐发角度论述了必须坚持打下去的原因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