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弟子心有困惑,望师傅解惑!”谈完了正事,魏无忌便和荆川先生走在信陵学宫之中。
“哦?有何困惑,说来听听?”唐顺之好奇的道,这个弟子很有主意,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一直在为之努力,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
能让他困惑的,可真不容易。
“是这样,弟子这些年手上的人命真心不少,弟子也从不后悔,因为弟子认为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正确的。
不论是杀蛮族,还是中山国人,亦或是那些凶兽,都是为了魏国,纵然心中不忍,但依旧去做了,无论如何,我首先是大魏的镇北王。
然而,那些中山国战俘,这些年修建驰道,兴修水利,当真称得上是劳苦功高。
而十万战俘,到现在只剩下四万余,弟子念及他们的功劳,免除了他们的战俘身份。
弟子如此做,不过是求个心安,并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他们的感激。
可是,那些战俘,有人对我恨之入骨,这一点毫不意外,仇恨我才是应该的。
但大多数的战俘却对弟子心存感激,大呼弟子仁慈。
弟子不明白,为何这些战俘对弟子这个仇人心存感激,认为弟子这个手上沾着二十余万人命的人仁慈?
不可否认,仁慈之名子弟确实喜欢,但这个来自战俘的评价,弟子真的无法理解。”
“此事,为师也无法给你答案。”唐顺之思忖许久,苦笑道,“此事为师也无法理解,按照他们的遭遇来说,确实应该对你恨之入骨才对。”
想了想,唐顺之又劝解道,“不管怎么说,这对你都是有利的对不对?”
魏无忌默默点头,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个骄傲到骨子里的人,他喜欢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无论事情是好是坏,只要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他都能够坦然接受。
但事情显然超出了他的掌控范畴,先是关外道那庞大到恐怖的收入,后是战俘们最自己的感激。
这两件事,都是好事,但在欣喜之余,魏无忌却不大舒服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莫非,是我的能力不足?这种不在掌控中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既然老师无法解惑,魏无忌决定,去向先贤们求教。
那些著作,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也许,先贤们会给自己一个答案。
接下来,魏无忌宛若疯魔了一般,一头扎进浩如烟海一般的藏书阁,观看各种著作,手札,不眠不休。
起初,唐顺之还有些担心,到后来,唐顺之就不管不顾了,他知道,魏无忌这是快要突破了。
识障!
当学问,修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遇到瓶颈,只要打破这个瓶颈,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只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宛若破茧成蝶,又仿佛是涅槃重生,极为痛苦,但只要打破这个桎梏,整个人从内到外,从灵魂到肉体,都会有一个升华,前途将一片光明!
修士的路,是越走越窄的,而通过这种蜕变,会将这条路大大拓宽。
只是,让唐顺之疑惑的是,魏无忌无论是战力,还是身上的那种道韵,都已经超越了地变级的范畴,甚至于已经到了天象级后期,可为何其修为还是在地变级顶峰呢?
可若是如此,打破这个识障后,将会达到何等的程度?
魏无忌却不知道这些,他一门心思的翻阅着各类典籍,希望得到一个自己认同的答案。
然而,他注定要失望了,信陵学宫一百三十四万八千六百册的典籍之中,并没有自己想要的。
既然在书里面找不到,那就从民间去找!
道既然无处不在,那就从这个自然中去找!
打定了主意,魏无忌回了肃州,将关外道事务暂时交给关陇庭处理,无法处理的就先留着,等他回来了再处理。
而后,魏无忌换了服饰,改了容貌,封印了修为,深入民间。
既然书里面找不到,自己无法理解,老师也无法解惑,那就自己亲身去体验一番。
只有亲身体验过了,才能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阶层所拥有的不同的想法。
自此之后,魏无忌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即便是黄锦,也只知道他还在关外道,至于具体的地方,却是不知道了。
……
魏无忌一消失就是两年,自然是需要向朝廷禀报的,堂堂镇北王居然两年没有任何消息,关陇庭可不敢再瞒下去,忍不住向魏天子上了奏书。
魏天子一听就急了,若是魏无忌在此期间被那些不怀好意的势力给暗杀了,那可就糟糕了。
可是又不能大肆张扬,那是在给魏无忌招祸。只好让密谍司在暗地里寻找。
然而,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魏无忌神秘消失的消息终究还是传了出去。
整个关外道因此人心惶惶,朝中更是出现派新的黜置大使安抚关外道的声音。关外道的利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ku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