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墨轩答应留下,李仲元也暗暗松了口气,站起身来深施一礼:“好,在下在这先谢过先生。”
墨轩连忙摆摆手:“你别再这么客气了,再这个样子我会疯掉的。”
李仲元连声回答:“好,好,好,就听先生的。”说完又坐了下来。
墨轩又对李仲元说:“我虽然答应了,不过还有两个要求。”
“不知先生有什么要求?”
“这一,以后做事我能不动手的就不动手。”这是墨轩的习惯,他总是让徒弟来做,只有徒弟不会的时候,他才会自己动手。
李仲元点点头:“可以,以后我会找一批人跟着先生,先生只要从旁指点一二就行。”
“好,”墨轩接着说,“我是一个闲散惯了的人,这第二点,我只能跟你十年,十年之后我要回老家养老。”
“也可以,”李仲元又点了点头,“不过我希望先生走的时候能教会几个徒弟,他们不必象先生这样样样精通,只要能看懂这图,照着做出来就行。”
墨轩也点了点头:“好吧,我会好好教他们的。”说着,他把这个结构图捧起来,看了又看,喃喃地说:“真是一个好东西。不过要把它做出来还是要花些时间的。”
李仲元笑了:“什么时候做出来就随先生了,这不过是个小玩意儿,我在乎的可不是这些。”接着,李仲元又把自己的情况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他告诉墨轩,自己是太子的舍人,只是想请一些高人加入考工令,以便为天子效力。
墨轩听了又是一楞,虽然他知道这伙人身份不凡,但也没有想到幕后的主使人竟然是太子殿下。
等李仲元把墨轩一家安顿好,返回太子宫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守卫宫门的军司马张浪急忙迎上来。这个张浪就是当日带李仲元和张全进宫的那个军官,他的父亲曾随大将军北征,战死在沙场,大将军就举荐张浪为郎官,后升为太子宫的军司马,掌管太子卫队。张浪告诉李仲元,太子有令,只要李仲元一回来就立刻去甲观见他。李仲元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不敢怠慢,急忙赶到甲观。到了甲观门口,只见胡青义、宋海带了一帮太监在院门口候着,还没等李仲元说话,胡青义就先迎了上去:“唉呀,你怎么才来啊?太子爷都问了好几次了,快进去吧。”
因为刘据不让他们进来,所以李仲元一个人进了院子,来到自己的住所前。推开房门,只见刘据正和张全坐在圆桌旁边喝边聊,看样子两人喝了有好一阵了,桌上的菜已经被扫了一半。自从他们这个屋子添了不少新玩意儿后,刘据就喜欢跑到他们这喝几杯,其实刘据也不习惯席地而坐,他总觉得张全订做的酒壶不错,让他们俩也给自己弄了一套。
一见李仲元进来,刘据向他招招手:“你怎么才回来啊?都等你半天了。”
张全也在一旁叫着:“罚,罚酒一壶。”
李仲元也不客气,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然后说:“喝一壶我受不了,喝一杯还行。”说完一饮而尽,刘据和张全呵呵一笑,他们知道李仲元的酒量不行,所以也没计较。
等李仲元吃了一口菜,刘据才问他:“墨轩那里怎么样了?”
“搞定。”接着,李仲元就把请墨轩的经过说了一遍。
张全听完撇撇嘴,骂了句:“你还真够毒的。”
刘据却说:“我看做的不错,用其它办法还真不一定有这么顺利。”刘据又问李仲元:“你到底给他看的是一张什么图?让他肯留下的?”
李仲元笑了,他喝了口酒,问他们:“你们听说过公道杯吗?”
刘据和张全都摇摇头。李仲元就详细地讲给他们听,这公道杯原来叫九龙杯,本是明朝一个官员进贡给朱元璋的,这九龙杯的内壁下方有一个小孔连着杯底,不过不是直线连接,而是先向上,到了一定高度才又下向,在杯壁里形成一个通路,当杯中倒入的酒水高于通路的最上方时,酒水就会从杯底流出,而根据“虹吸”原理,就会让杯中的酒水全部流出,因此朱元璋叫它“公道杯。”
刘据不懂什么是虹吸原理,他问李仲元:“那个墨轩能看懂你的结构图。”
李仲元笑了:“能看懂,说明他是一个高人;如果不能,说明我不值得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请他。”
刘据点头称是,张全在一旁插话了:“你下面准备怎么做?”
李仲元想了想说:“你们不用管我怎么做,只要你们给我必要的帮助,我保证,一年之内挣回所有成本,三年之内为军队提供部分军械,五年之内在全国建立一个销售及情报网络,十年之内建立路上丝绸之路,二十年内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到时候,至少在整个亚洲在任何一个地方打仗的话,我都可以提供一半以上的后勤保障。”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