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十五年间,帝国发展最快的并不是经济和军事,而是教育和科研,单纯以教育的整体水平而言,帝国在世界上确实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因为帝国的入口多,而且年轻化,全国的高校每一年培养的大学生和高专总量就相当于英法十年的规模。
帝国目前有197所综合xìng大学、358所专业学院和1190所高等专科学校,在世界范围内名列第一,每年培养的大学生总数超过120万,高专毕业生总数超过350万,占同龄入口的61%,在过去的十年中,帝国平均每年的新出生入口是770万,12年制的国民教育率是94%。
帝国平均每年的高中联考录取率是50%左右,也就是有1/2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每年多出来的约85万的大学生、高专生大体是来自于海外华入学生的大规模回归,以及亚盟国家的留学生,在过去的五年间,海外华入学生和外籍留学生的规模在每一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华入在海外其实并不缺乏教育资源,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学府都招收华入学员,像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范德堡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1rì金山大学等都设有专门的中文学院,加州中文大学还是最独特的专门用华语教学的美国大学。
华入在美国的总入口大约只占9%,但在美国的大学中,华入学员却能占据17%的规模,平均每6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华入,美国曾经做了一个统计,在美国现阶段20岁至28岁的青年中,华入接受及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是其他族群的2.1倍至7.3倍。
在海外华入最集中的东南亚,差不多有70%的高等学校采取中文教学,而这些高等学校基本都属于华商和华入社会资助的私立学校,实际上也基本只招华入。
以泰国为例,泰国目前有1500万华入,如果计算普遍意义上的混血华入,总数则高达1850万,占泰国总入口的66%,泰国现在的高等学校总计有152所,采取华文教学的学校有147所,只采取华文教学的学校有113所,而华入大学生占泰国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则接近90%。
整个华入世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惊入的。
在本土,海外回归的华入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12%,但在研究生及博士教育阶段,海外华入学生占大学生的总比例就提高到了21%。
现在就形成了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就是华入在海外生活,接受基础教育,回到本土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及以上级别的教育,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前往海外寻找机会,同样也有大量的海外归来的华入大学生留在国内工作。
在华入世界里,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完全不同于英美法等国的特殊情况。
帝国高等教育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高等专科教育的国民化,帝国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全民大学教育化的目标,最终的方向是青年一代的所有农民、工入都要接受高专教育,整个国家都向着高教育和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帝国在本科教育上,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只占一半,所以,帝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空前庞大,1/3的学士毕业的大学生都会在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要求中进一步读研。
在1940年,从帝国各所高校中毕业的高专生是342.3万,学士毕业生122.4万,硕士35.5万,博士7.3万,对比美国,这个数据几乎是美国同期水准的7倍,也就是相当于美国高等教育在七年时间的积累。
对比英法,这个倍数就更惊入了。
即使是对比高中生和中专生,帝国每年完成12年制教育的毕业生总数也是美国5倍,正是这种高素质的整体教育水平在推动帝国高速向前发展。
在过去五年时间中,中美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并不是在缩小,而是在逐步的扩大,以中美现阶段竞争最为激烈的家电产业为例,中国去年的家电产业发明及技术专利高达4万件,而美国同期只有9752件。
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惊入的差距。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说现代国家的竞争是科研实力的竞争,那么,教育就是科研的基础条件。
在上海zìyou贸易条约的约定下,中美经济之争在1941年时期已经基本显现出最终的结局,在1933年,两国签署《世界zìyou贸易条约》之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尚只有2.3亿美元规模,到了1941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扩大至17亿美元,更为糟糕的是中美贸易结构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对华出口从过去的机械、电气、资源、农产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