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十月初十,大将军蓝玉奏报,蔓延一年的会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已被平定,至此为止,大明帝国境内再无兵事。帝大喜。
“皇上下旨十二月初八,亲自主持征虏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凯旋而归的献俘大典,在京文武百官皇公贵胄勿使有缺。”朱植把礼部送过来的通报扔在桌子上。
杨荣道:“皇上对凉国公真是礼厚有加啊。”
朱植道:“真搞不明白,只是平了几个土藩酋长,父皇犯得着用如此大的排场迎接他吗?”
杨荣道:“殿下有所不知,中山、开平既没,蓝玉数总大军,多立功。皇上遇之甚厚。二十一年,蓝大将军北征漠北,皇上送军出征时曾说,待大军凯旋,则在午门外亲迎。然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以入夜不能开门,蓝玉纵兵毁关而入。皇上知道了非常不高兴,因而没有为他亲办献俘大典。这次想必是皇上想还功臣当日许下的诺言吧。”
朱植道:“若是如此,倒也能说得过去。”两人正说着话,外面有门子通报,有一便衣文士在门口求见,说是叫什么“铁铉。”
朱植一听,腾地从椅子上跳起来,道:“快,快请进来。勉仁,跟我去迎接。”哈哈,来啦,来啦,我的铁铉总算来啦。朱植不及更衣,甩门而出,大步流星走去迎接。
走到前进时,门子已经把铁铉领了进来。朱植远远望去,只见来人二十七八,中等个头,面色黝黑,相貌颇是平凡,只是两只大眼炯炯有神。铁铉穿着一袭蓝布长衫,背上还背着个包袱。从上到下,朴素中渗透着正气,正是人如其名,铁铉,铁鼎石。
朱植大步朝他走去,边走边笑道:“来人可是铁鼎石,本王可把你盼来啦。”
铁铉知道来人就是自己的上司辽王朱植,连忙在大厅中行了大礼:“臣铁铉叩见辽王千岁。”
朱植一把把他扶了起来道:“圣旨下了这许久,鼎石如何今日才来。”
铁铉道:“家父丁忧,日前才满期,接到吏部调令才知道成了王府长史。铉不敢懈怠,连夜赶回京城,因此到此时才来王府报到。请殿下恕罪。”
朱植哪里会怪罪,一边让他坐下说话,一边让下人奉上茶水,一问之下,原来铁铉刚从邓州老家赶回来,到了京城连家都没回就到了辽王王府。朱植爱惜道:“鼎石辛苦,虽然本王求贤若渴,但也不能耽误了鼎石回家探望啊。”
铁铉道:“无妨,既已为辽王官员,铉自当速来报到。”
朱植突然注意到站在身后的杨荣,才醒悟未为两人介绍,道:“看我一时高兴,忘记了给二位介绍,此乃长史铁铉铁鼎石,这位是记善杨荣字勉仁,日后二位皆是本王的左膀右臂。”
作为下属的杨荣连忙上前一步一揖到地:“鼎石兄之大名如雷贯耳,荣仰慕已久,今日得见,乃荣之幸,日后还望鼎石多多提点。”
铁铉也感觉到辽王对此人颇为器重,也回礼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勉仁弟有礼。”
在铁铉见礼的时候,朱植瞥见铁铉的衣袖上居然缝着一块补丁。朱植暗叹,真乃一清官能吏啊。自古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清官=好官,能吏,衡量一个人时候有能力,首先看此人是否清廉。这种判断标准,是与中国几千年历史官员贪污腐化成为传统不无关系。人们总是认为只有清廉的官员才能凭着真本事当官。这种朴素的判断标准与其说是道德正义的胜利,不如说是被贪污腐化给逼出来的。
但事实上清官和能吏之间能划等号吗?多少实践证明,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在明一朝,有名的改革者,万历朝首辅张居正,他的能力毋庸质疑,但他的道德方面却有被人诟病的瑕疵,在其死后抄家时,竟然发现了上百万两银子,以他的薪俸,这是多大一笔来历不明的存款?还有就是明朝首屈一指的军事家戚继光,为了达到他的政治理想,也被迫给宦官贿赂,当然他的钱哪里来,同样是从下面搜刮而来。
海瑞,万历朝著名的清官,死的时候家里连买棺材的钱都出不起,可是除了穷,他在自己任上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
这就是中国政治史的可悲之处,清官未必能,能者未必清。而眼前这个铁铉却身兼此两项于一身,实在难得。不过对于所谓清官,朱植倒非常不以为然,清不清的根本不是什么道德可以匡正的,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制度。
当朱植从一块补丁引发的思维短路中清醒过来时。那边铁铉已经和杨荣聊得正欢。原来两人都是太学出来的人,正在攀谈学校里的趣事。铁铉二十八,杨荣二十二,正好一个称师兄,一个称师弟。而且两人原来都曾是刑部尚书杨靖的子弟。看见二人初初相处比较融洽,朱植也挺高兴,毕竟这两人都是自己的顶梁柱,千万别闹些不和出来。
当下,朱植留了铁铉吃了晚饭,席间又把担任典宝的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