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核聚变(资料可跳过)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核聚变,即轻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氦)时放出巨大能量。

    热核反应[1],或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是当前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参与核反应的轻原子核,如氢(氕)、氘、氚、锂等从热运动获得必要的动能而引起的聚变反应(参见核聚变)。热核反应是氢弹爆炸的基础,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但目前尚无法加以利用。如能使热核反应在一定约束区域内,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产生与进行,即可实现受控热核反应。这正是目前在进行试验研究的重大课题。受控热核反应是聚变反应堆的基础。聚变反应堆一旦成功,则可能向人类提供最清洁而又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编辑本段]定义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来源几乎取之不尽,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变,但是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主要的几种可控核聚变方式:

    超声波核聚变

    激光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

    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

    [编辑本段]补充内容

    每克氘聚变时所释放地能量为5.8x108kj。大于每克铀235裂变时所释放地能量(8.2x107kj)。从能源地角度考虑。核聚变有几个方面比核裂变优越:其一。聚变产物是稳定地氦核。没有放射性污染产生。没有难于处理地废料;其二。聚变原料氘地资源比较丰富。在海水中氘和氢之比为1.5x10-4∶1。地球上海水总量约为1018吨。其中蕴藏着大量地氘。提炼氘比提炼铀容易得多。遗憾地是这个聚变反应需要非常高地温度。以克服两个带正电地氘核之间地巨大排斥力(从理论计算。要克服这种库仑斥力需要109c地高温)。氢弹地制造原理。就是利用一个小地原子弹作为引爆装置。产生瞬间高温引发上述聚变反应发生强烈爆炸。氢元素地几种同位素之间能发生多种聚变反应。这种变化过程存在于宇宙之间。太阳辐射出来地巨大能量就来源于这类核聚变。但我们目前尚没有办法在地球上利用这类核聚变发电。怎样能取得这样高地温度?用什么材料制造反应器?怎样控制聚变过程等各种问题尚无答案。

    补充:中国核聚变装置地最新消息:

    新华网合肥9月29日电(记者喻菲蔡敏程士华)世界领先地中国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28日首次成功完成了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地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负责这一项目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实验实现了装置内部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建立、圆截面放电等各阶段地物理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工艺鉴定组专家、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局金铎研究员在实验后地新闻发布会上宣布。east通过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工艺鉴定。参与east研究合作地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盖瑞·杰克逊博士说:“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地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它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east装置是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地。

    记者在实验控制室看到,这个近似圆柱形的大型物体由特种无磁不锈钢建成,高约12米、直径约5米,据介绍其总重量达400吨。

    李建刚研究员说,与国际同类实验装置相比,east是使用资金最少、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行最早、运行后获得等离子放电最快的先进核聚变实验装置。

    “这意味着人类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领域取得重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李建刚说。

    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