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江山风云录 第四章 潜龙出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圣武四十三年二月十七(大陆年公元356年),欧阳文奉命率领斥候支队二百七十名骑兵奔驰在通往琼州的官道上,说是官道,其实也就是把挡路的杂草和灌木丛砍掉,遇到河流架上一座五尺来宽的小木桥就算了事儿,有时欧阳文等人还不得不直接泅渡过河,因为木桥也因年久失修腐朽掉了。

  琼州位于南齐国东北部,在青龙关的西部。它是北方战区的军事中心,也是后来北辽军与南齐军作战的主战场。大都督府就坐落在琼州,欧阳文在昨晚一接到去琼州求援的命令后,就赶紧率队上了路。

  要说,大都督也没多少军队,本来是有四个军团十几万人马,可由于位于南齐国西部的蜀州爆发了叛乱后,朝廷却从北方调了两个军团到蜀州平叛去了。所以整个北方战区也就只剩下了现在两个军团的兵力。没办法,蜀州对南齐国太重要了,它即是南齐国的西门户,又是东大陆与西域通商的重要通道,如果蜀州有失,那必将导致国内从西域进口的货物大量减少,特别是那些好铁。这可是重要的军用物质,要是量少了,那可不是钱的问题了,已经可以威胁到国家安全了。

  东大陆与西域的商路其实有两条,一条是从蜀州,过中大陆,再到西域。二条是从青州进入北辽,再经过秦国,到中大陆,到西域。虽然南齐国与秦国接壤,但却被库尔斯山脉横阻,只有居住在那里的少量的土著人才可以来往于两国。过北辽?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北辽跟南齐是敌对关系。所以南齐就只能靠巴蜀这条商路维持生计,现在可好,就连这唯一的商道也因叛乱中断,你说皇上不着急行吗?故,南齐皇帝力排众议将被北方战区的两个军团抽调入蜀。

  天空中的小雪在夜幕下,还在稀稀疏疏地下着。就在山谷中的一块平地上,驻扎着一队军人,他们只有五顶行军帐篷。几小队巡逻士兵在火把的照耀下围着帐篷周围缓慢前行。这五顶帐篷按五角星状分布,每顶帐篷前都有许多拴马桩,骑战马就拴在上面。用欧阳文的话说,这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军队能够迅速出战。

  在靠东边的一顶黑色帐篷里,欧阳文正焦急的坐在地毯上观看行军地图,旁边放着的一盆火炭嗤嗤的燃烧。身后是一挂衣架,上面是一套轻尉军服。帐篷外的执勤士兵,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处巡视。

  就近的帐篷里,还有灯光射出。如果到里面一看,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一半的军士正精神抖擞地在帐篷里玩军棋(军棋是欧阳文在熟读军书后,却发现不能通过实战来检验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就从象棋里领悟出了军棋。军棋双方有相同的兵力,并且两国实力也相同。战场分为三种:一是在沙漠上,二是在平原上,三是在丘陵地带上。玩法与现实作战差不多,只是没有天气的制约),这也是欧阳文定下的规矩:一半士兵休息,一半士兵执勤。

  黑色帐篷里的油灯发出的光昏昏暗暗,但欧阳文却非常清醒,因为他知道在去琼州的这两百多里的路上,绝对不会平静,很有可能遇上些北辽斥候。北辽斥候与其他国家的斥候不一样,斥候既用来侦察军情,又可以作为先锋打击力量来打击敌人。所以其配置常常为一个千人骑兵队。

  如果自己遭遇到这样的斥候队伍,那么逃生的几率非常低,尽管自己这支斥候队伍具有非常强悍的战斗力,但人数的差距不是简单的战斗力就能够弥补得了的。所以在安营扎寨后,他就一直呆在帐篷里观看军着事地图,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条避开对方的行军路线来。只是事与愿违,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

  放下地图,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端起案桌上已经凉透了的毛尖茶喝了两小口,喝过茶后的欧阳文感觉疲惫的身子稍好了许多。虽然他才二十一岁,但这两天两夜没好好休息的他也受不了浓浓的困意。

  看来只有明天早晨再做计较了,欧阳文心里想到。

  远在京城里的圣武皇帝唐杰却不等能到明天早上才来计较。距急奏送来已经有半月了,但兵部和内阁还没讨论出一个解决当前问题的好办法来。只是在二月初一那天,自己下旨调了近卫军团第三、四师团立即赶往青龙关御敌。但这也不是长远的事儿,毕竟攻打青龙关的北辽军就先锋部队都五万多人了,如果后期的大部队也在这时候开始攻打北部各州府和关隘的话,那么南齐很可能将面临灭国的危险。

  该死的蜀州叛军,唐杰在心里忍不住骂道。但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哎,也怪自己为什么让郑之远这个人去任蜀州刺史,去治理这个南齐国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州府。本应该派一位温和的刺史,只怪当时自己头脑太昏。岁月不饶人呀!自己都已经六十又三了,看来应该为祖宗交给自己的江山,另谋新主了。

  唐杰一共有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当中,最有才华的是老三唐乾,但他却是一个侍女所生。所以他不能被考虑为继承人。而其他七人,只有老七比较适合唐杰的口味,叫唐鄯,是兰妃所生,虽满足立为太子的条件,并且其舅父在朝堂上也有着很高的权势,只排在右相南宫家和左相李家之后,位列第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