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隐隐约约传来林超和孔繁荣研究对轰炸机攻击的争论声,张志宏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的演习中。演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虽然经过了部队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在战术方面,还有很多的新东西要研究,要探索。
到部队后,经过这几年的训练,逐渐由飞行员向战斗员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不少的磨练,才达到了现在的成熟。
尽管在床上已经躺了很久,但张志宏却毫无睡意,又回想起了到部队后的点点滴滴成长过程。
s师c团驻防在东北某地靠近海滨的一个机场,跑道南端几公里外就是浩瀚的大海。这里空气湿润,气候宜人,比起干燥荒凉的西北大漠来,真有天壤之别。
张志宏等一行18人的到来,立刻给c团增添了活力。前一批到训练团训练的新飞行员已经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分配到了b团和d团,现在c团只有中队以上干部,在等待新飞行员的到来。
说是一个团,人员还没有航校的一个大队多。团下面有三个飞行大队和一个机务大队,机务大队是专门维护飞机的。每个飞行大队应该有三个中队,由于人员不够,有的大队有三个中队长,有的大队只有两个中队长。
张志宏他们18名新飞行员不多不少,正好每个大队六名。事有凑巧,张志宏和陈大壮又分到三大队,而且同在一个中队。从上飞机开始,他们就一直在一起,两人都非常高兴。
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他们很快的就投入到部队的飞行训练中。由于机种不变,开始阶段的训练内容不变,大家并没有感到和航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环境变了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特别是这里临近大海,在海上飞行还是有很大特点的。
在陆地飞行,上面是天,下面是地,颜色不同,界限分明,给人有一种实在感。到了海上,就不一样了,天是蓝色的,海也是蓝色的,稍不注意,就弄不清那面是天,那面是海,容易使飞行员产生错觉,特别是飞特技的时候。
虽然开始飞的都是些大家熟悉的课目,但还是先要经过带飞检查,合格后才能去单飞。理由是对大家的技术状况不了解,大家对新机场的地理环境也不熟悉。
起落航线、特技、编队、航行这些都是航校飞过的老课目,大家急于想飞的还是战术课目和复杂气象,因为只有这些课目飞完了,才能由飞行员变成战斗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到是安排了复杂气象的训练计划,但是天公不作美,总也没有合适的天气可飞。因为东北每年复杂气象训练的季节只有两个,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这两个季节属于冷暖交替,天上多有云层出现,而且云的性质多为层积云,最适合训练复杂气象。夏季多雷雨天气,就是有云,大不分情况也不敢去飞。
他们是四月份到部队的,在飞完一些巩固提高的课目后,早已错过了复杂气象的天气,只好等下一个复杂气象的季节了。
最不适应的还是飞的少,不像在航校,每期学员到后,都是赶进度,只有天气好,几乎都是飞行训练。到部队后,军事和政治有一定的比例,虽说是7:3,但人算不如天算,本来安排的是飞行训练,却因天气不好而飞不上;安排的是政治教育,却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阴差阳错,飞行训练的时间自然就会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工厂停工停产,军工企业也不例外,飞机的配件生产不出来,飞机的定期检修完不成,这都造成了飞行部队训练器材的短缺,训练进度的延后。虽然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但是耽误了的东西,一时半会是赶不回来的。
部队的各级领导也没有办法,只好按部就班,打打停停,以保持技术为主,进行一些训练。
虽然在不飞行的时候,组织一些理论学习,技术研究之类的活动,但大家觉得还是政治多于军事,大部分时间坐在宿舍里学习,好像又回到了预备学校的时期,那真是一个可怕的时期。
政治教育虽然还是以“两报一刊”社论为主,但现在又加了新的内容,在空军部队掀起了学习林副部长的高潮。
林副部长叫林立果,是副统帅的儿子,任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据说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比张志宏他们大不了多少,就当上了部长,比经过战争考验的老家伙都厉害,是当代的“天才”。
祝耀祖政委在学习动员时显得很激动,眼里还含着泪花:
“林副部长能被首长派到空军来,是我们空军战士的光荣,林副部长小小的年纪,就能担当如此重任,是一个‘天才’,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自感不如。我们一定要好好向林副部长学习,学习他献身空军事业的精神,学习他勇挑重担的魄力……”
讲到最后,简直是唾沫飞扬。到底有什么样的英雄事迹,值得大家学习,除了聪明、能干、年轻、有魄力外,却找不出多少。
那时雷锋、欧阳海、刘英俊的英雄事迹已深入人心,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不知出于什么理由,空军要树立自己的典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