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之行,并没有看到空军航空兵真正的参战,直到现在,中越战争已经到了好长时间了,航空兵部队也没有参加战斗,每天只是进行一些例行的边界巡逻。但是只要战争一天不停止,随时参战的思想就一天不放松。
张志宏的思绪有回到现实的演习任务中,除了要预防外敌入侵外,这次演习也是对多年训练的一次检验。在领受任务后,d团就加强了对轰炸机的攻击训练和对歼击机的空战训练。
d团有三个飞行大队,加上团直,共是四个小单位,一大队、二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对轰炸机的攻击,三大队和团直的主要任务是对歼击机的空战。分工不分家,除了完成好自己的主要任务外,还要把对方的任务作为次要任务,在实际演习中,根据需要,可以互相替补。
张志宏和陈大壮是一对空战中的搭档,在空战中互相取长补短,主要的是让他们两个在实际飞行中摸索空战的战术动作,用以指导其他的同志。
自从领受任务以后,演习前的个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飞行员要进行对轰炸机的攻击和对歼击机的空战外,雷达操纵员要练习在干扰情况下,如何发现和区分目标;指挥所里的领航和引导人员要准备好各种引导方案,研究如何快速的把自己的飞机引导到有利的位置;地勤人员要按照演习出动飞机的要求,使飞机时刻保持良好状态;场站的后勤单位要做好机场被破坏,如何才能快速的抢修好跑道,以及准备演习中需要的各种物资。
作战部门和领导的责任更大,他们要制定各种预案和兵力使用的方案,设想出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各种准备工作的繁杂,也不亚于云南前线的战前准备工作,甚至比那时候还要复杂。
飞行训练的任务紧张而有序,张志宏他们的空战训练也不再是教学式的了,飞行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心所欲的做动作,由简单的对抗逐渐演变到讲究战术,利用天空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比如太阳、云层,拉烟层等等。
对轰炸机的攻击训练,由开始时的利用自己的飞机担任目标,到出动真正的轰炸机担任目标,让大家真正体验一下对真正的轰炸机攻击到底是什么滋味。但是轰炸机还只限于单批单架次,还没有动用轰炸机的编队当目标。在真正的实战中,轰炸机执行任务时,很少有单批单架次的。
晚上十多点钟了,熄过灯已经一个多小时了,走廊那头,二大队的会议室里还是灯火通明,有时还传来小声的议论声。飞行大楼只有两层,每一层住两个飞行大队,二大队和三大队住同一层,个占一边。这声音虽然很小,但还是让张志宏听到了,也把他的思绪拉回到现实的演习准备中。
从选上飞行员,到进入航校学飞行,再到部队,一直训练到现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十八棵青松”虽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离开了飞行队伍,但是剩下的人确实都长大了,也都成熟了,特别在思想方面和技术方面就像是换了个人。现在他们已经是四种气象的飞行员和飞行教员,大队长以上的干部都是四种气象的指挥员。
职务的大小也分出了等次,最高的是程志,已经到了正团的位置,张志宏、林超在正营的位置,陈大壮等在副营的位置,还有一些同志在正连的位置,也就是飞行大队的中队长。
十多年的历程,他们经历了不少的事情,经受了不少的磨练。正像有句话说的,百年长一树,十年练一人。这个时候的张志宏他们正到了飞行的鼎盛时期,论年龄,论技术,都是好好为空军的建设出力的好时期。
张志宏也没有睡意,便披上衣服下床,想去看一看小老广他们到底在议论些什么。
到了二大队的会议室,见林超和邱繁荣还在研究对白天对轰炸机的攻击。一架轰炸机装备有三门炮,还有强大的尾流作防护。要是三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那就有九门炮,尾流也更强大了,要对付这样的轰炸机编队,按照现在的攻击方法,是很难奏效的。
这时,林超已经想出了新的攻击方法,尽管轰炸机的防护比较严密,但是任何事物必有弱点,轰炸机的下腹部就是他防御的死角。上炮只能对上,方向是360度,尾炮左右活动范围是各90度,对上是30度,但对下却只有十来度,我们在下方如果进入角度超过15度,轰炸机的下炮就无能为力了,尾流的防护也就减弱了。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掏心的战术,避开轰炸机的尾炮和飞机的尾流,从轰炸机的后下方进入。攻击时取比较大的高度差,以小跃升对向轰炸机的腹部,上升到射击距离时,再做一个半滚倒转,将飞机倒扣过来,进行瞄准射击,肯定能够奏效。
张志宏听后,觉得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想了想,又给他们补充了一点:
“到真正演习的时候,我们在对付歼击机的空闲时间,可以在轰炸机的上方两侧,一大高度差,大角度作佯攻,目的是吸引轰炸机各炮手的注意力,好让你们在轰炸机的腹部去偷袭。”
“好啊,还是你老甘有办法,这样以来,我的设想就更容易实现了。”听了张志宏的补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