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过了襄阳府后就到了豫西,便不得不改行陆道了。燕乔峰再也不愿与尼姑同行,船行江中时除了几个船夫外也没几个外人看到,他整天躲在后艄喝酒还能勉强忍住,可一上了陆地就不一样了,光是码头边的那小镇子的乡民们,或当面指指点点,或背后嘀嘀咕咕,就让性格里还很带着些小孩子气的燕乔峰受不了,他内力充沛,耳目聪明,根本就没法做到视若无睹、充耳不闻,于是到了前边一个较大的市集,燕乔峰就向恒山的一众大小尼姑们告辞,雇了辆马车,带着曲非烟向东前往信阳。
这一路曲非烟和仪琳两个小姑娘已是亲如姐妹,极为依依不舍,车行很远,仪琳仍立在路边头泪水盈盈的与远去两人相望。
几日后到了信阳地界,燕乔峰只模糊知道那小镜湖是在信阳西北方数十里之地,但沧海桑田,寻访了几日却无一人知道小镜湖所在,还是一晚在当地一农家借宿时问那当地的山民,得知附近山中倒真的藏着有一片湖泊,湖泊旁边也有大片的竹林,传言中里面就有方竹,只是山路极为偏僻,也没有人亲眼看到过,而“小镜湖”之名于当地更是从无人听说过。
燕乔峰听到那处果有湖泊和方竹林,料想当是小镜湖所在,当下掏出一锭大银子恳求那老山民明日一早能带路探访一番,并备些香烛纸钱等祭奠物品。
山间小路罕有人迹,杂草丛生,有时根本就没有路,只靠着那带路的老山民以砍刀开路出来,行得一个多时辰,三人眼前乍然开朗,一片碧水似玉、波平如镜的明湖浮现眼前。湖边遍布人高的荒草,间或杂着些竹从,望去却不是方竹。燕乔峰回首看到坚持要跟着来的曲非烟的小脸已被晒得通红,心下生疼,讨过那山民手中的砍刀,让他陪着小丫头留在湖边等候,自己持刀独自去寻那片方竹林。冥冥中似乎阿朱的在天之灵注视着燕七,他根本不分东南西北,凭着感觉向着乔峰魂牵梦萦的地方走去,耳边只有风和竹相拂的欢迎声。旋即,一片特殊的竹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儿每一根竹子的竹杆都是方的,修长的竹枝相互纠缠,密密麻麻的方竹林中再不见当年林间竹屋的影子,温柔美丽的阿朱就长眠在这片青翠的竹林里。他不想破坏这片竹林的宁谧,硬闯进去打扰阿朱的好梦,就在这竹林前点燃香烛纸钱,默默的拜祭着阿朱。
曲非烟在湖边呆了快一个时辰还不见燕乔峰回来,心里着急,就寻了过来,却发觉从来都是一脸温暖笑容的七哥坐在那片方竹林前默默流泪,一脸的神色木然,小丫头心头仿佛被针猛的刺了一下,痛入心扉,也不说话,默默的走到燕乔峰的身后,偎依着他坐下。
不知不觉已是日暮西山,湖风袭来,迷迷糊糊睡过去的小丫头忍不住打了个冷战,惊醒过来,发现自己身上披着燕乔峰的长衫,听到自己醒过来,燕七站了起来,对曲非烟说道:“走罢,天色晚了。”就当先离开,不过在那片竹林前堆起了两座新坟,分别竖了块用方竹削的墓碑,上面刻着“阿朱之墓”“阿紫之墓”。
次日一早,两人即动身西行前往嵩山少林寺。离了小镜湖后燕乔峰就恢复了往常的笑脸,两人一路笑语晏晏,曲非烟很是伶俐,知道那片竹林可能是燕七哥的伤心之地,因此对于昨日之事,都是绝口不提。
行的数日,来到嵩山脚下,径向少室山行去,当日乔峰受形势所迫,将二老掩埋于一个人所难至、树木茂密的陡坡,如今细细寻来,坟头已然不见。乔峰的描述中当年二老待其极好,可是一家人却聚少离多,竟连二老临终一面都不可得,闻得乔峰如此命运,燕乔峰也是泪如泉涌,难以抑制。
对于燕乔峰河南一行的目的,刚离开衡山时曲非烟问过他几次,都笑而不答,虽然心里好生的好奇难耐,但也知道这个七哥是个果敢决断之人,心里有数的很,不愿透露之事无论怎么软磨硬泡也是无法令他开口的,只得置身旁观。只是见七哥每到一处就要哭一处,心想此行结束他不知道要留下多少眼泪了。
拜祭完父母,燕乔峰领着曲非烟来到少林寺大门前报名求见少林方丈,他也不想自己一碌碌无名之辈,少林方丈岂是他说想见就能见着的。还好知客僧人见多了这种贸然来访的客人,自有应付之道,尽管从未听说江湖中有燕七其人,但见这男女二人相貌不俗,衣饰华丽,更是不感怠慢,将他二人延请至禅房等候。过了一会,进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僧人,对着燕乔峰双手合什唱了一个礼,道:“阿弥陀佛,恕贫僧来迟,贫僧法号觉月,是罗汉堂下弟子,不知施主前来我少林有何贵干?”
燕乔峰回了个礼,道:“在下燕七,世居应天,近日翻阅家族记载,鄙祖上曾有先辈遁入佛门,终老于少林,今日特地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