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章节(20点)
第四五八章 两人得道
贞观十四年冬,朝廷正式向并州总管李世积下达了攻打回鹘的命令,同时各地的粮仓都纷纷给并州发运粮草,行军饼坊也将其囤了快一年的行军饼和糟粕打包起运,林家铺子也将库存的罐头全部交到行军饼坊去一并发运,考虑到回鹘人点名要椒盐配方,林翰干脆运了好几车的椒盐去,力争做到每个兵士都能带上一小竹管,万一俘虏了回鹘人,椒盐或许能起到安抚的作用。
并州军今次不光是要打回鹘,还要实验一下,如果三军只带行军饼和糟粕的话,行军速度是不是能更快,军队的负荷是不是能降低许多。当然为了确保万一,每打下回鹘的一个大营,后面的粮草也要跟上,但不发运到军前,除非军前有令说粮草吃紧才会发运。
打回鹘的理由很简单,回鹘人不光是对盗取千里眼之事死不认帐,反而狮子口大开,要求唐廷无偿提供椒盐的配方,既然如此,那没的说,打就是。
回鹘人也是不甘示弱,在他们看来,每年的冬天,都是他们打草谷的时候,唐军在冬天的草原,那是寸步难行,粮草是绝对跟不上的,而回鹘人对草原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到了闭着眼就能走到的地步,有的地方是沼泽地,夏天很明显,但到了冬天,表层的土一结成冻土,在上面三两骑的跑,那是没一点事,可要是大军前来,跑上半里多地,那并不厚的冻土在人马尤其是辎重车辆的碾压下,就是泥泞一片,人马不陷进去才怪。
所以回鹘人见唐廷撕破了脸要来攻打他们,他们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利用冬天大展神威,让唐军偿偿他们回鹘铁骑的利害。一时,在并州西北,聚集了数十万的人马,唐军号称出兵二十万,而回鹘人则号称有十五万铁骑。听到这个数据的普通唐民心里直突突,二十万的唐兵里,辎重粮草等等就起码要占了十万?十万兵,尤其是以步兵为主,对上十五万的骑兵,这个仗凶险哪。
对于回鹘人要求椒盐的配方,让大唐人重新认识到了椒盐的魅力,jīng明的,干脆啥生意也不做了,跑到林家铺子里,一口气买上一大车的椒盐,往西往北走。回鹘虽然和唐军开战,但对唐廷来的商人却是几乎不会刁难,如果刁难了,他们是一时得到了好处,但商人怕了,不再来了,他们就别想再和中原进行贸易往来。
同样的,西边的大食和安息,吃的肉都是以烤和煮为主,和回鹘人的吃法差不多,既然回鹘人如此喜爱椒盐,那么安息人和大食人肯定也喜欢。
有一个jīng明的,就有两个jīng明的,有两个就有三个,只是半个月的时间,长安的椒盐就几乎达到了一瓶难求的地步,林家铺子外面,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那排队等侯,而作坊里的订单,已经排到了chūn末,见这势头不好,王况干脆让山外山也卖起椒盐,对外宣称就是交了一大笔的学费学来的,同时行军饼坊也抽调了一部分的人手,安排做起椒盐来。
林家铺子的椒盐和富来客栈的一样,都是打着“富”字标记的,山外山则打上自己的“山”字标记,不过另有注明,采用富来客栈的椒盐配方。至于行军饼坊,则直接打上一个大大的“唐”字,普天之下,如今也只有官家作坊才有资格打上“唐”字标,而且行军饼坊出品的,必属jīng品,这个已经是被公认了的,从行军饼,到琥珀糖,再到后来得到罐头的授权而生产出来的罐头,无一不是抢手货,因此椒盐的销路也不用愁,并且行军饼坊还有个官方背景的优势在。
让商人们感到林家铺子做人厚道的是,无论椒盐如何的畅销,价格楞是一个子也不提,如果有商人从林家铺子这里买了椒盐回去后转手就高价卖出,被林家铺子知道了,这个商人从此就再也别想从林家铺子这里拿到任何的货物,哪怕高出一倍十倍的价钱也不行。
在此风cháo的刺激下,长安许多家的酒楼食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椒盐,椒盐的成分并不复杂,只要请了那舌头灵敏,味觉奇好的人来加以品尝分辨,主要的成分也都能列出来,所差别的无非就是个做法流程及配比关系而已,因此,这些新推出的椒盐在味道上和林家铺子他们几家推出来的略有差别,有的偏香,有的偏咸,有的偏麻。
还有人也想学了山外山出高价来建林酒楼学椒盐,但一听说学费高达五千贯,就退缩了,五千贯都够他们在长安的好路段买个大宅子了,而现在推出椒盐的已经有那么多家,只有那几家的货是供不应求,而其他家的货则销量一般,他们犯不着冒这个风险,还是用自己推演出的配方的好。
从朝廷公布了回鹘人的国之后到过年的一个月时间里,林家铺子,山外山,行军饼坊是加班加点,一共销售出了三十万瓶的椒盐,一瓶一两,算起来就是近两万斤的椒盐,其中许多因为包装用的竹管不够用,那些买家等不及了,要求直接用油纸包了的,价钱一样,不然这三十万瓶的椒盐就要耗费起码三万根的竹子,三万的竹子不多,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