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百零六章 别人家的学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昨夜,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在陆军装甲兵学院上演。”

    “经过陆军装甲兵学院政委徐正军的协调,以该院教员与我军某文工团骨干的友谊为桥梁,以新学员学唱军歌为契机,展开了一场讲述军歌故事聆听军歌声音的活动。”

    “该活动以通信工具视频的方式,数位知名文工团骨干在电话的那一头,为学员们讲述了军歌背后的故事。它们有的反应了一线指战员们朴素的情感,有的呈现了部队文艺工作者的奉献,有的感召着时代的精神,有的讴歌了榜样的力量。”

    “通过这场演唱会,学员们更加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据悉,这场演唱会结束后一天,已经有两千多名学员以字面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

    28小时后,《华夏军报》02版要闻用一小方块的文字和一张照片,报道了发生在训练场上的事情。

    信息化的时代让这豆腐块一样的新闻迅速被其他网络新闻媒体转载,不过数个小时,就传遍了华夏大江南北。

    某用户量广泛的微型博客上,经过文广新局多次监督管理,位置被买的情况已经大有改善。也正是在这样的先天条件下,网友的热议让这则新闻在短短两小时之内,便以黑马之势登上了热搜top10。

    “这样的军训,为什么是别人家的?”

    “来来来,都是vip,说话嚣张点。”

    “说vip的楼上是魔鬼吗?”

    “不过这些受训的家伙确实也是vip。长达三个月的军训,据说比咱们军训严格多了。而且能享受这种待遇,这不正巧就是vip么。”

    “楼上说的对。”

    充分发挥智力的网友,手上的功夫堪与古代劳动人民有的一拼。什么样的段子信手拈来,让这则本来很小的新闻变得有声有色。

    而大名鼎鼎的部队内网lùn tán,有人也专门开了这样一个帖子。

    “这年头连学个军歌都能这么高大上了?”

    楼主详细回忆了自己当初学唱军歌的不堪历史,最终总结了一句,如果自己能成为这一届装甲兵学院的新生,那感觉当真是要爽歪歪了。

    然后便有不少年轻军官展开了周密的分析。

    “只能说这一届的学员运气很好吧,根据报道分析,装甲兵学院能够促成这件事,那个不具名的讲师肯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据我所知,今年开学之前,学院没有哪位讲师有这样的关系网络要不然这种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早就上马了。”

    “我是今年刚从装甲兵学院毕业的,早上打电话问了关系好的教员。今年咱们学院确实去了位牛人,具体多牛,我教员没讲。不过有个例子……”

    一件件和沈耘有关的事情被披露,虽然大都不具名,但仅仅沈耘在陆军装甲兵学院干出来的轰轰烈烈的两件事情,便足以让很多浏览内网的军官兴致勃勃。

    不过,与微型博客的瞎聊不同,内网lùn tán的议论最终因为一句话而转换了目标。

    “查出来了,这个讲师,叫沈耘。”

    内网的装甲兵学院主页,可以检索到沈耘的一些简单资料,以及一张近期的正面常服照片。

    当这张照片被转发到内网lùn tán上之后,在不少膜拜别人家教员的军官中,忽然有人爆粗口:

    “卧槽,怎么会是他?”

    “是啊,他怎么跑装甲兵学院当教员去了。”

    年轻一点的其他战区的军官们纷纷好奇为什么一些老前辈会做出如此惊讶的表情,但更多人已经选择私聊这些发出感慨的人。

    不管网络上如此热议,陆军装甲兵学院,政委办公室,徐正军拿着手上的报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报纸上,而且被军报点名称赞。军报不报道,不代表事情的真相上边不知道。沈耘的名字虽然未曾被提及,但最大的功臣肯定是他。

    徐正军高兴的是,这件事情本身能够得到上边的肯定。

    刚才总部已经打来了电话,对装甲兵学院进行这样的大胆探索进行了口头表扬。

    强军的进程中,军校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军校学员的思想建设,同样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装甲兵学院只是通过一场网络连线的谈话,无形中给学员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课,尤为关键的是,这种模式如果操作的好,还可以复制。

    放下报纸,徐正军的笑意还没有消退。

    站起身来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