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34章 寤寐求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感谢书友会计机构负责人,履诚,小君的打赏!

  最近有书友说太慢热,七月也没办法,想展现和铺垫的东西太多,笔力又不够精练,自以为是高潮的情节,各位可能看得打瞌睡。作为边写边学的新人,只能在后面的几卷里吸取教训了,作为歉意,今天会有四更,之后会越来越精彩!

  “吕相绝秦”,是晋厉公三年,也就是七十五年前发生的事情。

  当时,晋国与楚人刚刚进行了第一次弭兵之会,双方停战,目的是各自处理起火的后院。晋国抓紧时机,想抢先解决自己身边白狄、秦、齐三大敌人,将他们各个击破。

  那一年的四月,秦勾结白狄谋晋,事迹暴露,给了晋国借口。

  于是,当时的执政栾书就派行人吕相作为使者,前往秦国递交檄文,正式宣布与秦绝交。

  这本来是春秋国战前的例行外交程序,但值得一提的是,吕相的那篇绝秦公文,却堪称千古名篇,后人称之为绝秦书。

  全文洋洋近千言,追溯了自晋献公、秦穆公以来八九十年间,两国之间的是非恩怨。历数晋人的仁至义尽,和秦人的沽恶不逡,声称“秦晋之好”完全是被秦国单方面破坏的其实完全是机智的晋人在坑老实巴交的秦国。

  文中还揭露和斥责秦人此次的卑鄙阴谋,阐明了绝交和出兵讨伐的正义性。

  此文虽有强词夺理之嫌,但文章叙事繁而不乱,说理慷慨雄辩,行文恣肆,辞藻华美。开启了战国策中,策士以口舌捭阖诸侯的先河。

  绝秦书还留下了“戮力同心”、“痛心疾首”、“惟利是视”等几个成语。文章好得连被骂的秦国人也爱不释手,仔细留存在守藏室中,让自家的行人们认真誊抄,研究套路,每句话,每个词都要吃透。Www.XSZWω8.ΝΕt

  于是在两百年后的战国时代,秦人痛骂楚人的一篇公文诅楚文里,就基本模拟了绝秦书的套路

  听到魏驹的疑问,赵无恤微微一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实际上,他讨要绝秦书,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赠予一位有志于成为外交官的友人。

  那人,自然就是还在新绛粟市奔波的子贡了。

  几日前,在乡寺内和子贡饮酒闲聊时,赵无恤将自己“与万民同乐”的志向又说了一遍。一席话引来子贡击节赞叹,乘着酒意,也顺便爆料了一下他的志向。

  子贡说起过一件在鲁国发生的往事。

  当时,他与老师孔丘,还有师兄子路、颜渊游于戎山之上。

  孔丘望着远景,喟然叹曰:“登高远望,使人心悲。二三子者,汝等各言尔志,为师将听之。”

  春秋之人好言志向,子路和颜渊的话且不赘言,只说子贡。

  子贡当时的回答则是:“若有两国构难,千乘壮士披甲列陈,尘埃张天,赐手不持一尺之兵,身不带一斗之粮,便能和解两国之难。天下诸侯,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孔子沉吟片刻,对子贡的评价是:“辩士哉”

  子贡讲过这件事后,赵无恤方才知晓,原来他成为开纵横流派先河的外交官,不是没有原因的,竟然这么早,就已经立下了志向。

  但,想从一个商贾穷士,摇身变为至少是“大夫”一级别的行人,难度还是很大的。

  无论是出身,还是需要恶补的知识,都不是一天两天能追上的。

  但正因为困难,才让赵无恤有了可乘之机

  虽然现在他和子贡的生意做得烈火烹油,但赵无恤可不满足于货殖贸易,粟米满仓的小领主生活。

  子贡曾言,他被孔子比喻为“瑚琏”,也就是祭庙里的一种礼器,有多种用途。虽然没有达到“君子不器”的最高标准,但可塑性还是很强的。

  所以要是能借此机会,将子贡慢慢引上历史上必然会走的外交官道路,也是不错的。

  只需要想象一下,历史上“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的前景,赵无恤就怦然心动,想将此人收归自己幕下。

  孔丘虽然能教授君子六艺,礼乐仁义,但却不可能连行人言辞,外交范文都一起教了。

  而最好的学习素材绝秦书名声响亮,但原件和副本都藏于秦晋公室,以及魏氏、吕氏私室中,亲眼看过的人却不多。

  所以赵无恤才会放在心上,为子贡讨要,也算一篇学习外交辞令难得的范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离他辩才大成,纵横诸侯的日子还有十年、几十年,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最重要的,是显示出自己的心意。

  在得到魏驹首肯后,两人对拜告别,相约明日一同前往泮宫,赵无恤慢慢踱步,走向自己的戎车。

  “惜哉”他却又叹了一口气。

  这几个月来,他遇到了两位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