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阪到东京,需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结城聪和桥本昌二两位从梅田车站上车之后,一个下午就到了千代田。这个距离并不很远,也就相当于从北京到太原。但是这个年代从北京坐火车去太原,没有十来个小时是根本不可能的。这还是特快列车。
除掉地理因素,比如茫茫太行山,那么理论用时应该在6个小时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想要弄一套高速铁路系统的原因。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才算是建设起来高速铁路,就是京津城际列车。也正是有了这条铁路,大京津或者说环渤海经济圈才算是真正的建立起来。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中国人一直希望能够买到日本的新干线系统,为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助推。
所以由铁道部诸高官组成的考察团专门为了这个事情来到日本,继续谈判购买铁路系统的事情。
这个本来和赵向北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在考察团到达羽田机场之后,他接到一个电话,是他爸爸打来了,听上去很兴奋:“向北啊,你在哪?”
“我在棋院啊。”赵向北手里还拿着一根棒棒糖,一边舔一边问,“怎么了?”
赵合辙很兴奋:“我也在东京了!晚上我去看你!”
“您来东京了?”赵向北的棒棒糖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先告诉我一声?”
“我跟铁道部一起来的。”赵合辙调子忽高忽低的,“要走了!一会儿我就过去!晚上你别出门啊!”
那就来吧……赵向北茫然的听着听筒里嘟嘟的声音,突然跳了起来一路跑回宿舍:“快收拾收拾!”
张楠看着他玩了命的拾掇东西,更茫然:“难道首相要来么?”
“比首相可怕!”赵向北拿着没事时候买的画报之类转了好几圈塞到皮箱里推到床底下,“我爸爸要来!”
“你爸爸?”张楠站在那歪着头眼望天花板,“你爸爸?”然后他惊呼一声,把床上十几天没洗的内裤收起来塞进抽屉里,然后把墙上粘着的一只袜子用扫帚敲下来扔到洗手间里的水盆里。
好容易把房间打扫的干净了许多,张楠问:“你爸爸怎么突然来看你?”
“我怎么知道!”赵向北只知道他爸爸要来,现在闲下来了,才想起来其他的内容,“他好像是跟着铁道部的人一起来的。”
张楠想了想,有些尴尬:“我要不要回避一下?”
现在还是很尴尬的……炮打金门也不过是7年前才结束的事情,停火不撤兵,双方实际上还是内部战争状态。赵向北这个预备党员和张楠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敌人。
不过一直没人提这茬。赵向北从来没想过和一位台湾同胞同处一室有什么不好,张楠也从来不以那个党员身份为然。平常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不耽误
台资企业不少都跑到大陆去投资,真算起来还是资敌行为,但蒋二总统不以为意,邓公高举双手欢迎欢迎。
说起来,蒋二总统最近刚刚解除了戒严开放了党禁,还废除了动员戡乱系列法,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赵向北现在没那个闲心去考虑这个,现在的问题是,他爸爸晚上要来。他倒是不认为赵合辙会对张楠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像某些港台电影那样穿个绿军装冲进来叭叭叭三声枪响来个烛影枪声,所以好言安慰:“没事,晚上我估计怹老人家要请咱吃饭。咱是舍友,他怎么也要表示一下。”
张楠觉得有那么点不合适,赵向北让他放宽心。于是两个人规规矩矩的穿戴整齐之后在房间里等赵合辙来视察。
可左等左不来,右等右不来,这年月也没个手机能联系。张楠饿得前心贴后心,忍不住问赵向北:“你爸爸,晚上真请咱们吃饭?”
“应该吧。”赵向北是听他爸爸那个一会儿就过来而认为是要外面吃,现在也坚持不住了,拿出方便面来泡上,“先拿着个对付吧。”
刚泡好,就听见外面的脚步声,然后赵合辙风尘仆仆的推门进来,一眼看到那方便面之后,大吃一惊问赵向北:“你天天吃这个?”
“不是。”赵向北设想了几个父亲见到儿子的方案,但万没想到会赶在这时候进来,“这个就是等不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