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法管理属民,且进行严格的什伍之法,这在林冉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道门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做法。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他们最理想的状态,道门千百年来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对于乡野之地,基本就是百姓自治,官府根本不管,也没能力管,而姜明却打破常规,将自己的触手伸到了最底层。
这样的做法,对他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这不是道门的治国之道,而是法家的方法!
身为道门弟子,你却以法家之道治世,你想做什么?
但终究,这是姜明的家事,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他也不好多言。
民夫们就没有林冉这些复杂的想法了,他们欢天喜地的向姜明行礼。
他们做梦都想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姜明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了,却也承诺,不会随意剥夺他们的权利。
对于前五年所有收成都归姜明所有,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意见,虽然粮食都归姜氏,但所有人吃饭的问题也归姜氏解决不是?
对所有人来说,这其实是一项仁政了,垦荒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若是按照林冉的想法,给他们分发农具,而后让他们自行垦荒,许多人没死在路上,怕是要被饿死在泗水了。
土地开垦出来前几年的收成都很低,五年之后,土地变成了熟地,除非出现天灾,否则就不会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
等于是姜明将垦荒的风险都自己承担了,这才是民夫们感恩戴德的原因所在。
心里火热的民夫们再也坐不住了,大冷天里,在登记造册之后,就纷纷从姜氏的人那里领了农具,以什伍为单位,一同劳作。
泗水之畔长年荒无人烟,荒草长了一人多高,无数野兽在其中生存。
一把火过去,无数野兽仓皇逃窜,偶尔有凶猛的野兽冲出来,被姜明派出的虎贲军士卒射杀,用来改善伙食。
大火过后,方圆百里被烧成了白地,以泗水为界,东岸背靠黑石山,山下大片的土地堆积了厚厚的一层草木灰,无数民夫齐上阵,有牲畜可用的用牲畜,没有牲畜的,便用人力拉着犁开垦土地,这些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站在黑石山上,姜明居高临下,看着密密麻麻的正在劳作的百姓,道“筚路蓝缕,创业维艰,无为而治在这里是行不通的,百姓需要官府的帮助才能够生存下去。
官府必须强势插手,带领百姓前进,在我看来,宗门治理地方的效率太低了,地方都被地方大族掌控,无论是要征发徭役还是出兵打仗,都需要太多的时间去准备。
而乡野之地,基本就是百姓自治,宗门在那些乡野之地难以施加影响。
我想在泗水之地试一试,能否通过对地方的绝对掌控,而使效率得到提高。
此事,成了,对宗门是个不错的借鉴,不成,对宗门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另外,道之精要,在于心,而不在于形,我以军法治理民夫,是为了提高效率,帮助民夫更好的生活,设立刑罚,一旦有人犯错便立刻惩治,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犯错。
便是帝尧之时,不也有皋陶执掌刑罚吗?
这是规矩,却不代表法家,我治下的百姓,依旧会祭拜我道门先贤,而不会去拜其他的什么人。
再者,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且顺势而为,所作所为要符合天地间的规律,是顺应天地间的规律,利用这规律而达到目的。
就如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一样,不能违背这样的规律,否则,就会颗粒无收。
只要我所作所为符合道,便无所谓道门还是法家,符合自然规律的,就是道,就是道门之道!”
尽管林冉没说什么,姜明也知道他心里的顾虑,道门和法家,那是两个不同的学派。
他说这么多,就是为了打消林冉心中的顾虑,栎有自己想不通的事情,林冉学识比栎丰富多了,他想的更多,困惑也更多,姜明同样要说服他。
而说服栎和说服林冉的难度,显然是不同的,栎已经想通了姜明关于道兵还是魔兵的说法,此时已经毫无心理负担的练习着他的箭术,想着自己成为一个射雕手。
林冉听了姜明的话,却依旧蹙着眉,他对姜明的想法还是不认同。
姜明只是拍拍林冉的肩膀,无论他认不认同,该做的一样要做,等实实在在的成绩出来了,林冉自然就能看到,一切用事实说话,让他亲眼看着自己的这一套所取得的效果,比说千百句更有用。
十万人一起劳作的场景堪称壮阔,男人们拉着犁开垦这土地,女人拿着农具平整土地,敲碎大块的土块,孩子们蹦蹦跳跳的捡拾着草根,堆在一起,留着用来过冬。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哪怕很劳累,他们也不愿意休息。
有时候会捡到一两只被大火烧熟的动物,就会引来孩子们的欢呼,来不及逃走就被大火吞噬的动物很多被烧成了焦炭,但这已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ku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