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崇祯帝来讲,虽说他很想像太宗永乐帝、宣宗宣德帝那般,御驾亲征,在战场上策马扬鞭,扬大明国威。
但对朱元璋的反问,崇祯却是一脸茫然。
“咱这一次使你离开京师,原因只有两个!”
朱元璋不屑的瞥了一眼眼前这个不合格的大明君王——朱由检。
咱作为大明的祖宗,那就教教子孙后代吧。
“原因一:这些时日,见深那小子命西厂暗杀了不少人,但对于糜烂的崇祯朝,还有那么一些人在蛰伏着。”
“咱这不得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看似能夺取、或掌控整个北京控制权的机会,京师若有咱们在,那么这些藏在皮下的‘真菌’怎么可能会跳出来!”
崇祯闻言,忽然恍然大悟。
太祖!我太崇拜您嘞!
“等咱再把这一波人,给杀精光咯,这京师才算是彻彻底底稳定了。”
太祖果然阴险!宪宗爷爆的黑料,果然是真的。
开国之初的那些勋贵们,哪个不比我崇祯朝的难搞,那都被太祖通通都搞定了啊。
朱由检心里吐槽着,但面上却是一副受益匪浅的表情。
对朱元璋简直就是膜拜了啊!
此时的朱由检屁颠屁颠的跟在朱元璋的后面,一副孙子的姿态。
也正是这副孙子样儿,朱元璋才会不吝于赐教。
对于朱元璋赐予的帝王之术,崇祯自己能不能悟道,在太祖面前,那都得放低姿态。
这也是与朱元璋相处这些时日,所摸索出来的一个相处方式,完全不带一丝皇帝架子,给祖宗们鞍前马后当孙子,不然就是是挨鞋拔子抽。
而这些时日,崇祯对于挨揍的经历,想想都是泪啊!
“原因二:军权!”
朱元璋背着手,继续说道。
“这一次越过勋臣们,让你有了接触军队将领的机会,这就不用咱细说了吧?自己把握好机会,将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任何一代帝王,手中没有了军权,那最好的现象,就是被架空,做一个傀儡皇帝。”
“而最坏的……就是被造反,像你一样,早挂东南枝……”
“太祖……你这……”
朱由检浑身一个哆嗦。
你是不是太过分了啊,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还有,自从几位先祖来到了我崇祯朝,整个大明军权和生杀大权,可不就是在太祖您手里吗???
崇祯朱由检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咱帮你打完这一仗就会离开!”
“接下来的一切,终究还是要靠你自己,咱护得了你一时,护不了你一世!”
朱元璋还没等朱由检开口,直接打断。
对于这一位亡国之君,令朱元璋的情感很复杂。
这些时日相处下来,这个后世之君并非算是昏君。
他布衣素食,为大明计,兢兢业业,殚心治国。
但奈何……不能全怪他,要怪就怪那位只做木匠,不理朝政,不管孩子的败家子孙。
而在朱元璋的心里,等洪武朝、永乐朝、成化朝的驰援离去之后,好人做到底,也就只能留给他一个干净无垢的朝堂,和一支对崇祯还算是忠心的军队。
至于大明最后的结局,还是说能传承几代,就看崇祯这小子自己去争取、努力!
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
换句话来讲,朱元璋他自己的儿孙都顾不好,得知历史的他,自己貌似安排的好好的,最后,皇位还不是被朱棣一脉给篡了。
虽然朱棣依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还不是被事实狠狠地打脸了。
往后,哪能顾得上崇祯朝还能传几代啊!
说到底,崇祯朝,不是他的洪武朝,往后,自家扫自己门前雪吧!
对于朱元璋驰援崇祯朝,只是一个任务而已,最终也只是一个过客,而他到过崇祯朝的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而对于崇祯而言,这段时日,就是他当皇帝十七年以来,最为轻松的一段时间。
“汪直!朕命你前往武昌一趟,会一会那位手握80万重兵的大人物,务必完成朕的旨意,不得有误!”
站在巍峨的城墙之上的朱见深,背着手,望着山海关的方向,而不是居庸关方向。
因为居庸关有太宗爷镇压,还有太祖和崇祯帝带着操练几个月的精兵,给李自成最后一击,朱见深且无须担忧。
雄韬武略,未雨绸缪的朱见深,此时关注的便是关外的建奴!因为消灭建奴才是群任务的终极目标。
“奴才……遵命!定不负陛下所望!”
不到二十岁就达到了事业巅峰的愤青汪直,下拜领旨后,快速的离去……
……分割线……
PS:各位帅帅的大大,在这,狗作者给你们致歉!
本事因为个人身体原因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