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伍相:建国同志你来给我做秘书吧
杨建国的法子初看起来跟以工代赈差不多。
以工代赈实际上在大汉历史上并不少见。
最有名的就是宋代名臣范仲淹。
当时吴中闹灾,范仲淹刚开始的时候开仓放量,结果发现单纯的靠官府的力量完全行不通。
于是,他发动了周边的寺庙僧侣、当地的有钱人,对他们言明说现在大灾,人工便宜,现在是开工的好机会。
同时,范仲淹也发动官署的力量,以工代赈。
这一年,全国各地都在闹灾荒,唯独范仲淹治下歌舞升平。
伍相博览群书,自然知道这事情。
杨建国却有不同的意见:
“伍相,农民之所以要出去工作,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劳动跟收获不成正比。”
“我的意思是利用工分制,把某些产品向农民倾斜。”
“比如各种农牧产品,或者自行车、收音机等等……”
“只有让农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好处,才会让他们活跃起来。”
“起码最近这几年,一定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毕竟,大汉就是站在农民身上建立起来的。”
他缓了缓,认真道,
“我明白国家的难处,我们是农业国,想要发展起来只有农业哺育供养工业,等到工业强盛起来再来反哺农业。”
伍相默然点头: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既定国策,落后就要挨打。”
“建立强大的国防必须要发展工业,不然,我们始终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想要保护我们的人民不受欺侮,没有强大的国防怎么行?”
“必须要靠工业。”
杨建国完全赞同:
“伍相,我明白这个道理。”
“伍相,我来了,我们有充的粮食,我们可以不用让农民负担那么重。”
“而且……”
伍相问道:
“而且什么?”
杨建国特认真道,
“其实还钱不用非用粮食的。”
伍相苦笑道:
“我们的工业不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啊!”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伍相当真是一分外汇也要掰开花。
时下大汉出口的主力是什么呢?
说起来都心酸——大米和面粉!
这是作为农业国的悲哀。
也是所有矿产资源国家共同的心酸——出口众多的初级原材料,还回少量的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也就是俗称的剪刀差!
杨建国认真道:
“我们有很多的产品可以出口。”
伍相一眼就看透了杨建国:
“不是咱们大汉有很多的产品要出口,是你的随身空间里面有很多产品可以出口吧?”
杨建国随口道:
“我的就是大汉的!”
伍相赞赏的看了杨建国一眼,他问道:
“比如呢?”
杨建国微笑道:
“比如橡胶!”
伍相猛的抬头:
“你的随身空间里面能够生产天然橡胶?!”
杨建国郑重点头:
“当然,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伍相竟然握住了拳头:
“这,真的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橡胶在工业化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合成橡胶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三叶橡胶树和橡胶草是唯一的来源。
最重要的是,即便有合成橡胶的存在,天然橡胶的价格也在那里摆着呢!
伍相压抑心中的激动问道:
“还有呢?”
杨建国感激利落的掏出了一件衣服:
“伍相,天冷了,换上这件衣服吧。”
帝都的初秋晚上真的是冷。
伍相年龄大了,很容易遭受寒风,他也不推辞,径直拿过衣服,穿了起来。
只是一会儿,他就感觉到了异样,
“这衣服不重,却是挡风,很暖和啊!”
杨建国笑道:
“这是羽绒服。”
“里面填充的不是棉花——那太笨重了。”
“里面填充的是鹅绒。”
伍相不解的看着杨建国:
“鹅绒?”
杨建国笑道:
“对,鹅绒!”
“鹅和鸭,外面的羽毛是用来挡风的,但保暖的是它们的细小绒毛。”
“鹅是鹅绒,鸭是鸭绒。”
“羽绒服,透气又保暖。”
“纯正的鹅绒相当贵,填充到衣服中,只要一斤就能获得一件上好的羽绒服。”
“当然,上好的鸭绒也是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