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金尚和南家兄弟聊起这方面的事的时候,顺便说起了娱乐圈、艺人和商界的相处模式,多打听了一下以前不感兴趣的内幕,才明白梅应年那么评价的缘由。
各行各业的壁垒是现实存在的,现代社会,对专精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不可能再出现一两个人才的加盟和鼎力相助就能起到根本改变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难免会结成利益圈子,排斥外来者。
绝大部分艺人,如果没到艺术家的层面,也没有代表作傍身,老百姓认可度不高,或者不为主流文化所容,其实是很难混的。十几年前,大红大紫的戴义琴都顶不住压力,由此可见,局外人想要随意插足,改变原有的格局到底有多难。
如果不是现今的社会风气从保守转向开放,戴义琴想要东山再起,恐怕不会这么容易。
圈内人愿意带戴义琴一起玩,除了金尚和南家兄弟力挺外,也有这年头真正为主流厌弃的,其实是那些不知道什么成色的歌坛所谓“土摇”以及文艺圈的“新浪潮”、严肃文学领域的过于媚俗和反传统的倾向。
相比之下,复出的戴义琴玩一玩重金属、流行摇滚等,当真不算什么。
对一个人的印象好坏,并不绝对,有对比,才有差距。和那些莫名其妙的“牛鬼蛇神”相比,曾经被视作异类的戴义琴,都看起来顺眼多了。
当你提出要掀了屋顶透透气,被人阻止的时候,再顺势提出开一扇窗户,抵触之心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也就是说,比起打压复出的戴义琴和一众有点吵吵嚷嚷的后起之秀,主流文艺圈子更加排斥的,另有其人。
今夕文化和南家兄弟赶上了好时候,戴义琴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中间地带的空白,虽然也会招来极少数极端分子的敌视,大部分相对温和的业内人士,并不会生出太强的抵触之心,再加上戴义琴确实太红了,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有人保驾护航,大家也是乐见其成的。
放大到娱乐圈和商界的层面,主要矛盾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
别看文艺圈子实际产出的经济价值不值一提,但这一行,并不能完全以赚不赚钱来衡量,文化这种东西,在衰落的时候,是最后坚守的阵地,强势的时候,就是无坚不摧的征服武器,比刀枪剑戟,巨舰大炮还要管用。
但凡有点底蕴的民族,都不会疏忽文化阵线的战斗。
由其衍生出来的娱乐产业,天然就和一般商业行为有不一样的行为逻辑,和它最类似的,就是体育,尤其是世界第一运动——足球。
文体不分家,某种程度上,是很有道理的,他们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其价值和作用,在现代社会的表现是差不多的。
和后来所谓的流量明星不一样,现在的文艺圈子,全民娱乐化的倾向并不严重,绝大部分业内人士,还是以文艺工作者自居的,赚钱之余,博一个体面的艺术家身份,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
正常的商业合作,通告往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的是明星艺人的肖像权、知名度和人设,以其为代言宣传的商品背书。
本质上,就是钱货两清的交易,便宜也好,贵也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别怨谁。
至于商界和艺人之间的关系往来,绝大部分,其实也没多少。
走这条路的,虽然时刻以文艺工作者自居,可实际上,绝大部分抛头露面的大明星,文化水准是低于平均线的。真要有点读书成才的希望,老百姓估计也不会愿意自家孩子去闯陌生的文艺圈。
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娱乐公司,经纪公司来包装并保驾护航,在文艺工作者和业外人士中间,多了一个食利集团,情况就变了。
就好比戴义琴,火了之后,他实际上是很忙的,哪有时间去处理一大批商务合作?
还不是都交给公司和经纪人去办?
就算自己想要亲自插手,也不一定有那个能力,动辄几十页的商务合同,一般人压根看不懂,更不了解其中有没有坑人的陷阱。
于是,一个以明星艺人为中心的利益团体就成型了。
有合作,找经纪人!
这样一来,不就成了公事公办的商务局了么?
说白了,还是利益驱使的不同行业的在彼此竞争,分配利益。
梅应年和南家兄弟的解释,让金尚明白了,没什么业外人士跨行过来,很难玩得转文娱圈的原因。
太封闭,太专业,使得抱团取暖的艺人和文娱公司,合伙起来坑外行的钱,一点压力都没有。
煤老板进来试了试水,觉得无利可图,就走了;钢铁和房产大佬进来,体验了一把暴发户的爽快,转头去玩更加直观,更好掌控的足球去了;互联网大厂进来,信心满满地要做颠覆者,流量加大数据等于成功的鬼话说多了,结果掏钱的客户不买账,自己信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