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儿科郎中
外婆家在罗镇属于岐阳县,家中的铁匠铺和小诊所在困难时期发挥着定海神战的作用——当然这都是地下活动。
操持铁匠炉的三舅、五舅、辘轳哥,每天黎明起床打制两个钟头的铁器,等罗镇的集市开了便拿去变卖。
外婆的小诊所和铁匠铺收入的钱能买回高价粮。
黑市的高价面粉一斤两元钱,外婆家买得起,因为外婆的“疙瘩药”一副卖10元钱。
西安、宝鸡有工资收入的职工干部揣着钱来购买,不少人还买不到。
舅舅家姓周,外婆娘家姓贾,人叫外婆周贾氏。
外婆的儿科小诊所在周家老宅上套房房。
上套房一明两暗,中间堂屋摆几条宽边板凳,上面放着几十个布袋子。
布袋里面装着中草药,检查的人来了便于及时转移。
宽边板凳前面搁一张木头桌子,桌子两边是几只圆杌子。
外婆给小儿看病一般是在晚上,提着马灯观看病儿面部的成色。
“望、闻、切、听”四法用过,还得看口腔、舌苔、眼睛、手指头。
治愈小儿百病的是“枣仁汤”和“疙瘩药”。
“枣仁汤”、“疙瘩药”是两大药王,古西苑遗憾自己没有将两大药王的全部炮制法子全部继承下来。
那是因为外婆过世时,古西苑在凌风县上中学,没有见上老人最后一面,外婆想给他说的话只好带走。
外婆不识字,数百种药方全是口口相传。
三舅、五舅、辘轳哥三个打铁的一直反对外婆做“土郎中”,外婆自然不会将单方口述给他们。
外婆一直想把两样药王的特性传授给古西苑,但古西苑忙于念书不可能终日守在外婆身边。
因此古西苑只掌握了枣仁汤”、“疙瘩药”的皮毛炮制方法。
古西苑三至五岁时在外婆家长大,上小学时才被他爹古建接回古骆寨。
“疙瘩药”主治小儿脾胃虚弱、发育迟滞、消化不良。
“枣仁汤”囊括了小儿的所有疾病以补带治,疗效极佳。
外婆炮制疙瘩药有一道十分重要的程序,是用小铁勺炒炙黑矾。
黑矾就是砒霜,砒霜是毒药可是和其它中草药配伍后却成良药。
外婆给几十味中药中参上黑矾,加上蜂蜜,圆成黑桃大的丸药,消化不良、发育迟滞的小儿三块丸药吃过基本上可以恢复健康。
疙瘩药的疗效在岐阳、凌风、郿邬三县四十八乡1080村寨传得沸沸扬扬,外婆只是个乡间土郎中。
外婆周贾氏是光绪十六年人,十岁那年去村外的三县寺进香,热饭救活一个落难人,落难人为报答她,传授了郎中手艺还送她一本《小儿百例疾病治疗秘籍》》。
给周贾氏送秘方的是清朝的一个宫廷御医,可她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一直用虬髯客称谓。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慈禧太后携裹光绪帝逃亡西安,虬髯客随行。
虬髯客由于触犯了慈禧被赶出西安城,只好在关中一带游医。
秋末冬初时虬髯客在岐阳县罗镇一带给人看病,被大雨阻挡在三县寺。
周贾氏去三县寺进香,见虬髯客浑浑噩噩躺在大殿上面带菜色。
周贾氏不明白三县寺的和尚为什么不理虬髯客,知道他是因为饥饿而昏厥,回家后立即做了一碗面糊糊和面条拎过去。
周贾氏给虬髯客送了一个礼拜的饭,虬髯客恢复了健康,将自己治病手艺传授给她。
周贾氏开始了自己的郎中生涯,一开始乡亲们不相信她会治病,但给西北机器厂厂长王大雷治好发育迟滞的儿子,便就名扬天下。
冬天的太阳没有生气地悬挂在空中,一阵贼溜的寒风从西北方向吹刮过来。
周贾氏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可坐在草芭上的身子并没有动弹,眼睛时不时地向东边的街口张望。
周贾氏估算女儿家断了顿,两个外孙古西苑、英莲饿得受不了准会来“看她”。
三天前周贾氏烙了一顶子高粱面饼,说是高粱面多一半是麦面,给厨房搁了些,又给自己卧室的炕席底下藏了几块,等候女儿古周氏和两个小外孙来。
今日是第三天,周贾氏一大早便拎着草芭坐在大门口等待。
寒冬腊月一个老人坐在料峭的寒风中有点耐人寻味,可是一想到她心中牵挂的孙子便就可以理解。
周贾氏70多岁,花白的头发绾成一个髻盘在脑后,上面用只黑帕子包着。
上身是左襟右衽的棉长袍,下身是粗布绑腿宽松裤,两只棒槌脚比女儿古周氏的小脚要大一些。
周贾氏生于清朝缠小脚似乎不难理解,女儿古周氏是民国15年人脚缠得比她还小就有点难能理喻。
但这其中的苦楚只有周贾氏自己知道。
周贾氏的娘家也是罗镇人,从小家里穷要下地劳动,脚便没有好好缠,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