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章 削藩!晴天霹雳!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大量的弹幕飘过,占据了整个屏幕画面。

朱元璋的双眸中闪过一丝疑惑:“这是......”

“陛下,”陆沉淡笑着解释道:“这些话叫做弹幕,都是后世之人对您的评价。”

“弹幕......后世之人?”

“没错,”陆沉算了算:“大概,距我们现在得有六百多年的后世吧。”

“呵......”朱元璋嘴角勾起笑意,身躯微微靠向椅背:“这么说来,后世人对咱的评价,倒也不差。”

从古到今,哪个帝王不想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皇帝想要篡改史书了,不就是想让自己在后世的名声好点么?

看看,什么‘洪武大帝’,‘千古一帝’,‘媲美唐宗汉武’。

虽然朱元璋不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但眼前这些却不同,这可都是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

等于是史书上的盖棺定论!

所以,即使是他,也难免感到有些自得。

“继续看吧,”朱元璋摇了摇头,回过神来,继续看向画面。

旁白音再度响起。

【同年,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很快,画面上,一身黄袍的朱允炆坐上龙椅,满朝文武躬身齐拜:“建文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炆......”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睁大,双手下意识的抓在椅子扶手上。

就在去年。

他最宠爱,也最满意的继位者,朱标,病逝。

也是去年,他将在朱标坟前哭得最伤心的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虽说心中已经有所抉择,但当真看到这一幕,还是让朱元璋感到些许唏嘘。

画面没有停止,旁白也继续响起。

【建文帝上位后,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引为心腹大臣,施行仁政。】

【修改明律中73条严法,赦免大量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其后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

【史称‘建文新政’。】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允炆行事,确实和标儿有相似之处。”

看起来,他这个继位者没有选错。

任何朝代,都是开国皇帝打江山,继位者治江山。

所以他的继位者,绝不能再像自己一样大兴杀伐。

而是应该施行仁政,修养民生,如此方能使天下安定。

选朱允炆继位,除了因为他是朱标儿子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朱元璋在他身上,看到了和朱标相似的‘仁’。

有自己打下的基础,再加上施行仁政,朱允炆不说有多大作为,但至少也会是个守成之君!

“咳......”陆沉轻咳一声:“陛下,还是继续看下去吧。”

俗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此时朱元璋对朱允炆越满意,等会儿恐怕也会越愤怒...

并且,所谓的‘建文新政’,里面有诸多复古色彩和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算不上多么优秀的成就。

当然,施行仁政这一点确实值得认同。

“不用你说,咱知道,”朱元璋摆了摆手,继续盯着墙上的画面。

先是有后世之人对自己的极佳评价,又看到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施行仁政,成为仁君。

所以他现在的心情是真的不错。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在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之下,建文帝开始着手削藩。】

“!”

一瞬间,朱元璋的眼睛猛地睁大,仿佛有一记晴天霹雳砸到他的头顶,之前的好心情全都一扫而空:

“削......藩?”

短短一句话,却硬生生让他的好心情不复存在。

要知道,朱元璋之所以立下藩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人人都能够享受到余荫。

而削藩,显然是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朱元璋很清楚,‘削藩’这两个字蕴含着多么巨大的风险!

稍不注意,就会演变成一番腥风血雨!

君不见即使是汉景帝削藩,都引发了七国之乱。

唐朝历代削藩,最后还是亡于藩镇之手!

画面继续流动,旁白继续响起: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建文帝以周王朱橚有罪,将其废物庶人,流放云滇。】

【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