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起王一迪,自己女儿的同班同学,其实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全剧中只出现自己的老妈,自己的老爸压根没出现过。
首先,家世背景很厉害。
据她所说,自己的父亲是上市公司的老总,这意味着王一迪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从小物质条件丰厚,而且社会地位还很了得。
还有就是与生俱来的美貌了。这张脸,无论如何都称得起“出众”二字。
再者,从成绩来看,王一迪的排名虽进不了最突出的“林磊儿、乔英子、黄芷陶”的圈子,但是也在冲刺班末尾、平行班开头。也就是说,她的年级排名在前四十名以里,如果考非艺术类院校,清华、北大可能不行,可仅次于清北的学校就“手拿把攥”了。
从才艺上说,王一迪就更加异于常人,令人刮目相看了。她最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从两百比一“白刃般地厮杀”中脱颖而出,证明在艺术领域,她天赋异禀,能力出众。
这样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孩子,现实中的确不可多得,让多少家长、同学心生羡慕吧。
不过,王一迪虽然优秀,却混不进“主角群”,每次孩子们聚会,她都不在被邀之列。
林磊儿在一次聚会时提到邀请了王一迪,还把她称为自己的“女友”,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仿佛真能看见王一迪、林磊儿“双宿双栖”了,但是剧情又反转为“是磊儿订了外卖”,只是拿王一迪开个玩笑,让人顿觉气馁,这些孩子为什么都不邀请王一迪呢?
连同样是配角,出场率不高的黄芷陶,在几次重要的“孩子主角聚会”时都光临现场,为什么惜墨如金地不让扮相更佳的王一迪出场,带动气氛呢?
有关“王一迪不出场”的原因有很多解释角度,抛开“剧情发展需要”不说,只说说王一迪和她妈妈在《小欢喜》里的某些细节,就能看出端倪——王一迪人缘很一般,各方面都突出的她,可能不讨人喜欢!
首先,王一迪的妈妈在《小欢喜》大人主角群里就不讨喜,童文洁就表示不愿意和她接触,嫌其过于“显摆”和“唠叨”,林磊儿给王一迪补课时,又发现王家虽然富裕,她妈妈为人却很“抠缩”。
王一迪在方一凡家表演了艺考的节目后,童文洁对方圆说,方一凡看上去没有艺考的可能了。
这件事换算到现实里,往往是“除了感到艺考科目比较冷僻、需要长时间练习”之外,还可能就是感觉到“王家的孩子太有才了,自己的儿子相比之下没剩嘛”的失落感受了!
当然,这可能是乔卫东的臆测;但有三个情节能证明,王一迪在孩子们中的“人缘”真得很一般。
一个是戏剧开头,方一凡拿着手机在学校里摄像,拍到王一迪那,令人眼前一亮,正在惊叹“这孩子好看”时,方一凡却故意躲开前来对镜头的王一迪,直奔“陶子”的方向去了……
这个细节显示了王一迪的“不讨喜”,“热嘟嘟”地扑上来,却吃了“闭门羹”。按道理,王一迪比“陶子”漂亮,应该很得方一凡这样的男生的青睐,但现实是方一凡似乎对她并不“感冒”,可见王一迪平时和方一凡相处时,并没有发挥“美貌”的优势,讨得好人气,那问题在哪呢?
另一个情节是,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后,王一迪心直口快,说得方一凡不耐烦了,直接给她冠以“鲶鱼精”的称号。
很多人觉得,王一迪可能喜欢方一凡,所以总追着方一凡,而方一凡却反常地总“数叨”王一迪,显示了对她的“不喜欢”,这可能是出于“由于被捧,故作矜持”的心态,但也可能是“真得看不上王一迪,心里烦恶她”的表现。
从方一凡直接了当地叫王一迪“鲶鱼精”这件事,就可窥见一二。“鲶鱼精”的来历恐怕是出自“鲶鱼效应”。“鲶鱼效应”的本意是“群体中一个人的活跃导致周边其他人不得不活跃,从而促使了共同提升”的效应,但是“鲶鱼们”通常不讨周围“其它鱼类”喜悦,因为它们常带给“别的鱼”忙乱不悦的感受。
最后就是“林磊儿给王一迪补课时,王一迪自作多情地认为磊儿喜欢自己”的情节了。
不论将来如何,此刻林磊儿应该还没有“动情”,但王小姐的“自恋情结”已充分显露,这本也无需大惊小怪,毕竟更年长的人中也有“自恃条件优秀,感觉其他人都‘青睐’自己”的人存在。不过,“自恋”的心理多少会带给周围人尴尬和不悦的感受吧!
若说王一迪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优势可言,那可能就是她“比较真实,不爱掩饰”的性情了,不管周围人怎么看待她的“直白”,“真实”本身是可取的,如果再加上“谦虚”的话!
像王一迪这样,很多方面都优秀突出的孩子,在教导其为人处世的方略时,要着力培养“谦虚”的品性。
先说明,“谦虚教育”不是教孩子“虚谎成性”,逢人就“喜笑颜开、甜言说尽”,心里却“藐视鄙夷、另一付嘴脸”。
“谦虚教育”,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纵使优秀,也要知道“看上去没有自己优秀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