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一言一行皆是深意。
主位上。
曹操冷眼凝视着不远处的儿子。
如果眼前的这位儿子仅是肤浅的认为,他曹操是为了那区区的魏公之位而诛荀彧……
曹操不但会对曹据失望至极。
也会彻底抹杀刚刚升起的,那一丝对曹据类似“昂儿”的期待。
他曹操的继任者。
看待问题决不能这般愚蠢。
至少。
在他赐死荀彧这件事上,不能!!!
然而。
就在曹操话语刚落。
他就听到下方的儿子说道:“父亲,您是不是想说……”
“僭越称公,是您对士人集团的试探?”
“赐死荀彧……”
“是您想要借用荀彧的人头,欲要震慑那在您统治下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荀氏为代表的颍川士人集团,摆脱他们对您决策的掣肘?”
书房之内。
曹据面对曹操的反问,寸步不让。
作为一名穿越者,曹据自然不会单纯的认为父亲曹操赐死荀彧的目的,只是为了徒一个魏公虚名。
魏公这个虚名虽好。
还不至于让曹操枉顾其与荀彧的旧情,对其痛下杀手的地步。
既不为虚名。
那么他父亲曹操坚持赐死荀彧的原因,随之也就很好猜了。
政治理念之争!
也唯有涉及到了政治理念之争。
才会使得他父亲曹操和荀彧之间的关系,直接演变成水火不容,生死相逼的地步。
遍观华夏五千年历史进程。
一旦涉及政治理念之争,莫说是君诛臣了……
就是皇子,太子之流。
被帝王下令诛杀囚禁的,尚且都不知凡几。
结合前世的历史,依据曹据对父亲曹操的了解:
对于当下的曹操来说,令其最为头痛的政治理念之争,从来不是什么忠汉逆汉之争。
因为曹操朝即便僭越称号魏公了。
那也是汉天子名下的魏公,距离篡汉之路尚远。
真正令其感到棘手的。
实则是他起兵之时,所倚仗的颍川士人随着他如今成就霸业,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这。
恰恰是掌控欲极强的父亲曹操所不能接受的。
曹操可以重用以颍川士人为首的高门子弟。
但。
他绝不会让以他们为代表的门阀,世家,豪门做大,达到威胁他的程度。
不单如此。
令曹操对颍川世家忌惮的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
于乱世中骤然兴起的曹家……
论及根基和底蕴,远比不上那号称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若是颍川士人为代表的士人集团,门阀世家一旦起势……
他曹操活着,尚还好。
可若是他曹操不在了,他的继任者和曹家极有可能根本压制不住那些人。
如果压制不住。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曹据想来……
僭越魏公,只是曹操的第一步。
因为“魏公”的封地和封国,只能在北。
国都,亦大概率会定在曹操已经苦心经营了十数年之久的“邺”城。
封魏公,定都于邺。
此举不但可以使得曹操理所应当的将自己的统治重心北移,还可以远离颍川士人所在的南方大本营。
而第二步嘛?
父亲曹操当会扶持河北士人集团与颍川士人集团对抗,进一步削弱颍川士人的势力。
在两大士人集团的对抗中。
他在居中平衡的同时,亦对门阀世家进行打压。
熟知汉末这段历史的曹据清楚。
历史上的曹操正是这般做的,对于世家门阀的打压,向来是不余遗力。
可惜。
他选的继任者曹丕,令人大失所望。
曹丕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而称帝……
其非但没有延续对世家大族的打压政策,反而采用了陈群推出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一出。
则等同于,彻底放出了世家门阀这头狂兽。
以致于自三国至隋末唐初的数百年间,出现了一种令人绝望的现象。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底层之人上升的通道。
彻底被堵死了!
皇权再怎么无上,亦需对门阀世家妥协。
“而荀彧……”
曹据心中轻叹一声。
想到了寿春时自己所见的那个面对死亡恬静如水的敦厚君子,大汉令君。
在曹据看来,其至多算是曹操同颍川士人集团在这场博弈对局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